大国经济及其战略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导论 | 第13-34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 第13-15页 |
二、研究对象与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三、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8-32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32-34页 |
第一章 大国、大国经济与大国战略 | 第34-60页 |
第一节 “大国”范畴及其界定 | 第34-38页 |
一、“大国”的概念 | 第34-37页 |
二、“大国”的界定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大国范畴余论 | 第38-42页 |
第三节 “大国经济”之谜与中国经济特征 | 第42-49页 |
一、“大国经济”之谜 | 第42-45页 |
二、中国经济特征及结构性问题 | 第45-49页 |
第四节 大国经济余论 | 第49-54页 |
第五节 战略与大国战略 | 第54-60页 |
一、战略、大战略及国家战略 | 第54-56页 |
二、中国的大国战略 | 第56-60页 |
第二章 分权—大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视角 | 第60-93页 |
第一节 大国制度与大国政府 | 第60-66页 |
一、大国经济发展(增长)的决定因素 | 第60-62页 |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决定 | 第62-64页 |
三、政府制度—大国制度的灵魂所在 | 第64-66页 |
第二节 “央地关系”—大国政府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 第66-74页 |
一、“央地关系”问题的背景:国家结构与政府组织 | 第66-68页 |
二、“央地关系”问题的本质:财权与事权 | 第68-71页 |
三、“央地关系”问题的解决:激励与评估 | 第71-74页 |
第三节 中国政府经济管理制度变迁 | 第74-81页 |
一、中国政府经济管理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 第74-76页 |
二、一个简要的理论分析 | 第76-79页 |
三、一个简要的政策分析 | 第79-81页 |
第四节 大国行政区划问题 | 第81-86页 |
一、“行政区划”问题—“央地关系”问题的现实延伸 | 第81-82页 |
二、中国行政区划现状与症结 | 第82-84页 |
三、“行政区划”问题的解决:统筹区域发展 | 第84-86页 |
第五节 大国政府改革最新趋势 | 第86-93页 |
一、国际比较 | 第86-89页 |
二、电子政务 | 第89-93页 |
第三章 产权—大国经济发展的微观视角 | 第93-129页 |
第一节 田野调查方法论说明 | 第93-94页 |
第二节 “苏南模式”的历史变迁 | 第94-100页 |
一、地理意义上的苏南 | 第94页 |
二、“苏南模式”的核心:社区政府公司主义 | 第94-97页 |
三、“苏南模式”:争议与问题 | 第97-100页 |
第三节 “苏南模式”—一个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 | 第100-116页 |
一、企业家的成长史—对苏南农村社区领袖的直观考察 | 第100-108页 |
二、改制:“苏南模式”的产权变革 | 第108-111页 |
三、“双带”:一个难以言说的新模式 | 第111-115页 |
四、田野调查的基本结论 | 第115-116页 |
第四节 区域发展的文化解释与对比反思 | 第116-126页 |
一、“苏南模式”的文化解释 | 第117-119页 |
二、“模式”对比与反思 | 第119-123页 |
三、文化解释和对比反思的基本启示 | 第123-126页 |
第五节 产权与区域:大国经济发展的微观视角 | 第126-129页 |
第四章 全球视野下的大国经济发展战略 | 第129-179页 |
第一节 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 | 第129-144页 |
一、原经济战略的成效和问题 | 第130-132页 |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 第132-136页 |
三、实现新构想的政策措施 | 第136-144页 |
第二节 日本经济发展战略 | 第144-153页 |
一、实施循环经济的战略背景 | 第144-146页 |
二、走向循环经济的战略取向 | 第146-151页 |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动机 | 第151-153页 |
第三节 美国经济发展战略 | 第153-171页 |
一、市场体系与企业制度 | 第154-157页 |
二、市场竞争与科技创新 | 第157-161页 |
三、对外扩张与经济增长 | 第161-165页 |
四、“新经济”与政企关系 | 第165-171页 |
第四节 印度经济发展战略 | 第171-179页 |
一、发展模式的形成基础 | 第171-173页 |
二、发展模式的架构体态 | 第173-177页 |
三、印度发展模式的演化启示 | 第177-179页 |
第五章 中国的大国复兴之路 | 第179-223页 |
第一节 经济发展战略 | 第179-194页 |
一、可持续发展 | 第179-181页 |
二、两次现代化 | 第181-183页 |
三、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与国家竞争优势 | 第183-186页 |
四、比较优势与威权政治 | 第186-194页 |
第二节 政治发展战略 | 第194-203页 |
一、30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历程 | 第194-198页 |
二、全球化与政治发展 | 第198-203页 |
第三节 社会发展战略 | 第203-216页 |
一、社会发展战略基本范畴 | 第203-207页 |
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 | 第207-211页 |
三、社会发展监测预警 | 第211-216页 |
第四节 文化发展战略 | 第216-223页 |
一、大国崛起的文化维度 | 第216-217页 |
二、文化与经济: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之辩 | 第217-219页 |
三、来自美国的经验证据 | 第219-221页 |
四、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221-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22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29-230页 |
后记 | 第230-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