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引论:现实呼唤公共利益界定机制 | 第8-11页 |
一、江苏铁本公司违法征地案反映的问题 | 第8-9页 |
二、美国凯莱诉新伦敦城案的启示 | 第9-11页 |
第一章 我国的土地征收及其公共利益条款 | 第11-22页 |
一、土地征收理论 | 第11-17页 |
(一) 征收理论 | 第11-14页 |
(二) 土地征收的三大法律要件 | 第14-16页 |
(三) 我国土地征收的特殊性 | 第16-17页 |
二、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条款的规定缺陷 | 第17-19页 |
(一) 《土地管理法》中征收的公益性规定自我矛盾 | 第17-18页 |
(二) 公共利益条款过于原则、无法具体适用 | 第18-19页 |
三、土地征收缺乏完善的公共利益界定机制 | 第19-22页 |
(一) 未列明公益用地的种类和设定判断标准 | 第19页 |
(二) 征地是否具备公益性由行政机关专断 | 第19-20页 |
(三) 公共利益的界定缺乏程序规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法律上的公共利益 | 第22-38页 |
一、公共利益的价值 | 第22-23页 |
(一) 公共利益是政治生活的源起和核心 | 第22页 |
(二) 公共利益是法的价值追求 | 第22-23页 |
(三) 公共利益是行政法的根基和精神 | 第23页 |
二、公共利益是什么 | 第23-30页 |
(一) 公共利益的概念 | 第23-26页 |
(二) 公共利益的特征 | 第26-27页 |
(三) 公共利益和相近概念的关系 | 第27-29页 |
(四) 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之权衡与配置 | 第29-30页 |
三、法律上公共利益的特征 | 第30-33页 |
(一) 公共利益多充当克减权利的法定条件 | 第30-33页 |
(二) 公共利益是不确定法律概念 | 第33页 |
四、法律上的公共利益判断标准 | 第33-38页 |
(一) 判断公共利益的实质标准 | 第34-35页 |
(二) 判断公共利益的形式标准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我国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机制的设计 | 第38-51页 |
一、内容界定机制——体现明确合法性 | 第38-40页 |
(一) 世界各国的立法模式 | 第38-39页 |
(二) 我国可采取的立法模式 | 第39-40页 |
二、标准界定机制——体现公共受益性和必要合理性 | 第40-41页 |
(一) 征地所创办事业使公众受益且符合可持续发展 | 第40-41页 |
(二) 公益事业出于必要且征收“强度”符合比例原则 | 第41页 |
三、主体界定机制——体现公开参与性 | 第41-45页 |
(一) 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规定公益用地事项及判断标准 | 第42页 |
(二) 行政机关在法定授权下对土地征收的公益性进行裁量 | 第42-43页 |
(三) 司法机关对土地征收公益目的性的纠纷进行裁决 | 第43-45页 |
(四) 利益相关人的界定意见必须被参考 | 第45页 |
四、程序界定机制——体现权力制约性 | 第45-49页 |
(一) 土地征收公益性的确认程序 | 第46-48页 |
(二) 土地征收公益性的救济程序 | 第48-49页 |
五、土地征收中界定公共利益的精神原则 | 第49-51页 |
(一) 坚持从严解释的原则 | 第49-50页 |
(二) 坚持耕地保护的原则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