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国家考试报考资格之基本理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国家考试的含义、主要类型及法定职能 | 第9-11页 |
一、国家考试的基本含义 | 第9-10页 |
二、国家考试的主要类型 | 第10页 |
三、国家考试的法定职能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考试权及其法律地位之探讨 | 第11-16页 |
一、考试权 | 第11-13页 |
二、应考权法律地位之探讨:人权抑或公民的基本权利 | 第13-16页 |
第三节 “应然”与“实然”意义上的报考资格 | 第16-20页 |
一、“应然”意义上的报考资格 | 第16-18页 |
二、“实然”意义上的报考资格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报考资格条件的设定 | 第20-34页 |
第一节 报考资格条件的设定原则 | 第20-22页 |
一、人权保障原则 | 第20-21页 |
二、法律保留原则 | 第21-22页 |
三、比例原则 | 第22页 |
四、国家社会二元论 | 第22页 |
第二节 报考资格条件的设定主体 | 第22-25页 |
一、国家教育考试 | 第23-24页 |
二、国家资格考试 | 第24页 |
三、国家工作人员录用考试 | 第24页 |
四、国家水平考试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报考资格条件的设定程序 | 第25-26页 |
一、立法参与 | 第25页 |
二、立法听证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对公民报考资格的限制 | 第26-30页 |
一、各类国家考试对公民报考资格的限制现状 | 第26-27页 |
二、对限制公民报考资格的分析 | 第27-30页 |
第五节 国家考试报考资格条件设定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一、越权设定 | 第30-31页 |
二、设定内容不合理 | 第31-32页 |
三、缺乏监督与纠正机制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报考资格条件的审查 | 第34-40页 |
第一节 报考资格条件的审查规则探讨 | 第34-37页 |
一、审查形式 | 第34页 |
二、审查原则 | 第34-35页 |
三、审查程序 | 第35-36页 |
四、审查责任的承担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国家考试报考资格审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一、无正当的资格审查程序 | 第37页 |
二、缺乏对程序权利的保障 | 第37-38页 |
三、责任意识淡薄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对公民报考资格的保护 | 第40-52页 |
第一节 报考资格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成因 | 第40-42页 |
一、缺乏对考试权的正确认识 | 第40-41页 |
二、无统一立法对考试权力的运行进行规范 | 第41页 |
三、司法权对考试权监督与制约的无力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完善对报考资格保护的具体途径 | 第42-52页 |
一、树立“依法治考”的观念 | 第43-44页 |
二、加强国家考试立法 | 第44-46页 |
三、建立透明的报考程序 | 第46-49页 |
四、完善对报考资格的司法救济——以高考移民第一案为例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