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 ·电偶腐蚀研究工作的进展 | 第9-10页 |
| ·电偶腐蚀的特征 | 第9页 |
| ·电偶腐蚀的影响因素 | 第9-10页 |
| ·电偶腐蚀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数值方法在腐蚀中的应用 | 第10-13页 |
| ·有限差分法 | 第10-11页 |
| ·有限元法(FEM) | 第11-12页 |
| ·边界元法(BEM) | 第12-13页 |
| ·划分单元区别 | 第13页 |
| ·腐蚀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13-18页 |
| ·腐蚀场中电位与电流的关系 | 第13-16页 |
| ·腐蚀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16-18页 |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18页 |
|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2 实验试剂仪器与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 ·实验所用溶液的配制及电导率测量 | 第20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20-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 ·极化曲线测量 | 第21-22页 |
| ·电位分布测量 | 第22-23页 |
| ·电偶电流测量 | 第23-26页 |
| 3 等效电路模型程序设计及数据处理 | 第26-52页 |
| ·程序设计原理 | 第26-41页 |
| ·模型的适用范围 | 第26-30页 |
| ·论公式的推导 | 第30-35页 |
| ·分段拟合法 | 第35-40页 |
| ·程序流程图 | 第40-41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1-44页 |
| ·误差分析 | 第44-45页 |
| ·模型适用性 | 第45-48页 |
| ·不同体系中的适用性 | 第45-47页 |
| ·长时间偶合后的电位分布 | 第47-48页 |
| ·法拉第电流分布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4 电偶腐蚀各因素对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52-62页 |
| ·电解液浓度对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52-55页 |
| ·不同电偶对对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55-57页 |
| ·不同阳极对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不同阴极对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56-57页 |
| ·阴阳极面积比对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57-61页 |
| ·阴极长度变化对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58-59页 |
| ·阳极长度对电位分布的影响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5 阴极保护辅助设计 | 第62-67页 |
| ·阴极保护辅助设计 | 第62-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附录A 分电位区间极化曲线测量法 | 第73-75页 |
| 附录B A3钢、钛(TA2)与316L不锈钢的极化曲线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