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6页 |
·我国水资源现状 | 第9页 |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水体中氮磷的来源及危害 | 第10-12页 |
·水体中氮磷的来源 | 第10-11页 |
·氮磷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 | 第11-12页 |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及研究进展 | 第12-24页 |
·传统生物脱氮机理 | 第12-13页 |
·传统生物除磷技术 | 第13-19页 |
·生物同步脱氮除磷技术新进展 | 第19-24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 第26-4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6-35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磷标准曲线 | 第35页 |
·高效聚磷菌的分离与筛选 | 第35-36页 |
·高效聚磷菌的反硝化能力鉴定 | 第36页 |
·反硝化聚磷菌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 第36-37页 |
·API 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反硝化聚磷菌鉴定结果 | 第37-38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反硝化聚磷菌生长特性研究 | 第40-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菌种 | 第40页 |
·培养基 | 第40页 |
·仪器 | 第40页 |
·反硝化聚磷菌的生长动力学 | 第40-44页 |
·细菌的生长阶段 | 第40-42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2-43页 |
·代时的计算 | 第43-44页 |
·温度与 pH 值对反硝化聚磷菌生长的影响 | 第44-46页 |
·温度 | 第44-45页 |
·pH 值 | 第45-46页 |
·接种量对反硝化聚磷菌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通气量对反硝化聚磷菌生长的影响 | 第47-48页 |
·摇床转速对反硝化聚磷菌生长的影响 | 第48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 第50-56页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硝酸盐氮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50-52页 |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仪器 | 第50-51页 |
·干扰的消除 | 第51页 |
·制作过程 | 第51页 |
·结果的计算 | 第51-52页 |
·硝酸盐标准曲线 | 第52页 |
·温度对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52-53页 |
·pH 值对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53-54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反硝化聚磷菌在模拟 SBR 装置中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 第56-61页 |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培养基 | 第56页 |
·试剂 | 第56页 |
·试验装置与仪器 | 第56-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在模拟SBR 装置中厌氧培养时的脱氮释磷情况 | 第57页 |
·在模拟SBR 装置中厌氧好氧连续培养时的脱氮除磷情况 | 第57页 |
·厌氧末和好氧末时poly-P 及PHB 的变化情况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厌氧培养时脱氮释磷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厌氧好氧连续培养时的脱氮除磷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poly-P 及PHB 观察结果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