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质量资产减值准则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引言 | 第13-24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文献综合评述 | 第22-24页 |
2.高质量会计准则概述 | 第24-39页 |
·高质量会计准则及其标准 | 第24页 |
·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总体研究基础 | 第24-26页 |
·高质量会计准则总体研究与具体准则的关系 | 第24-25页 |
·如何把握高质量会计准则 | 第25页 |
·高质量会计准则应考虑的研究前提 | 第25-26页 |
·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制定过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9页 |
·准则讨论程序和制定应循程序缺陷 | 第26-27页 |
·听证程序的引入 | 第27-28页 |
·改变专家组工作机制 | 第28-29页 |
·制定过程的透明度 | 第29页 |
·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本身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5页 |
·高质量会计准则中概念框架的作用 | 第29-32页 |
·准则中的透明度 | 第32-33页 |
·准则可比性 | 第33-35页 |
·会计准则本身修订 | 第35页 |
·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执行阶段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9页 |
·制度变迁成本 | 第36页 |
·职业判断 | 第36-37页 |
·公司治理环境 | 第37页 |
·会计信息相关性 | 第37-38页 |
·与国际会计机构的沟通 | 第38-39页 |
3.我国高质量资产减值准则理论研究 | 第39-45页 |
·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 | 第39-42页 |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 第39-40页 |
·资产减值准则的核算范围 | 第40-41页 |
·资产减值的会计学意义 | 第41-42页 |
·资产减值准则发展与协调策略 | 第42-45页 |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概述 | 第42-43页 |
·资产减值准则的国际发展 | 第43页 |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协调策略 | 第43-45页 |
4.我国资产减值准则质量分析 | 第45-64页 |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总体质量分析 | 第45-57页 |
·我国资产减值流程 | 第45-47页 |
·不确定性与会计选择 | 第47-49页 |
·新旧会计规范关于资产减值的对比及质量分析 | 第49-52页 |
·CAS8国外资产减值准则异同比较 | 第52-54页 |
·资产减值的计量属性对准则质量影响分析 | 第54-57页 |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具体质量分析 | 第57-64页 |
·资产组和总部资产对准则质量影响分析 | 第57-58页 |
·商誉减值对准则质量影响分析 | 第58-59页 |
·资产减值禁止转回对准则质量影响分析 | 第59-64页 |
5.我国资产减值准则质量的实证分析 | 第64-77页 |
·多元线性回归检验 | 第64-69页 |
·多元线性回归检验的研究思路 | 第64页 |
·提出假设 | 第64页 |
·设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64-65页 |
·样本确定 | 第65-67页 |
·分析结果 | 第67-68页 |
·多元线性回归检验的缺陷 | 第68-69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69-72页 |
·相关性分析数据 | 第69-70页 |
·相关性数据分析结果 | 第70-72页 |
·描述性分析 | 第72-74页 |
·描述性分析数据 | 第72-73页 |
·描述性分析结果 | 第73-74页 |
·资产减值准则实证总结 | 第74-76页 |
·政策建议 | 第76-77页 |
6.结论与不足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完善方向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