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5页 |
1 绪论 | 第15-27页 |
·选题背景 | 第15-17页 |
·企业的生存问题 | 第15-16页 |
·企业的成长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问题 | 第17-18页 |
·研究问题的意义 | 第18-19页 |
·产业链纵向整合研究与企业生存和企业成长息息相关 | 第18-19页 |
·产业链纵向整合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 第19页 |
·研究涉及的关键概念 | 第19-23页 |
·几个与"链"有关的概念 | 第19-21页 |
·一体化 | 第21-22页 |
·演进、演化 | 第22-23页 |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23-24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23页 |
·实证研究法 | 第23-24页 |
·论文结构 | 第24-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2 文献研究综述 | 第27-67页 |
·产业链理论研究的缘起与拓展 | 第27-31页 |
·分工促使产业链的形成 | 第27页 |
·产业链纵向关系与分工制度安排 | 第27-29页 |
·产业链理论的基础研究 | 第29-31页 |
·产业关联理论 | 第31-34页 |
·产业关联的实质 | 第31-32页 |
·产业关联的方式 | 第32-34页 |
·产业关联的效应 | 第34页 |
·产业链纵向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34-44页 |
·完全竞争的销售商 | 第35-36页 |
·垄断的经销商 | 第36-37页 |
·垄断竞争下的厂商 | 第37-40页 |
·多个生产阶段的生产商 | 第40-42页 |
·市场势力 | 第42-44页 |
·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动因分析 | 第44-55页 |
·交易费用的视角 | 第44-46页 |
·不完全契约的视角 | 第46-49页 |
·资产专用性的视角 | 第49-51页 |
·产业链一体化与非一体化的循环 | 第51-55页 |
·产业链纵向成长理论分析 | 第55-58页 |
·基于资源的产业链成长理论分析 | 第55-56页 |
·基于企业能力的产业链成长理论分析 | 第56-58页 |
·产业链纵向整合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58-65页 |
·产业链整合目的 | 第58-60页 |
·产业链整合的策略之一——并购 | 第60-62页 |
·产业链整合的策略之二——外包 | 第62-64页 |
·产业链整体的协同效应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3 探索性案例研究与分析 | 第67-101页 |
·案例研究的方法论 | 第67-70页 |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67-68页 |
·案例研究类型 | 第68页 |
·案例研究步骤 | 第68-69页 |
·数据收集 | 第69-70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70页 |
·案例选取的依据 | 第70-74页 |
·对产业链纵向整合目的的一般性验证 | 第70-71页 |
·案例选取具有典型意义 | 第71页 |
·产业链整合失败的原因 | 第71-74页 |
·案例企业简介 | 第74-89页 |
·浙江金鹰集团 | 第75-78页 |
·浙江华立集团 | 第78-83页 |
·浙江新安华工集团 | 第83-89页 |
·案例分析 | 第89-94页 |
·浙江金鹰集团的产业链纵向整合分析 | 第90-91页 |
·浙江华立集团案例总结与分析 | 第91-93页 |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案例总结与分析 | 第93-94页 |
·案例数据编码 | 第94-95页 |
·进一步讨论及初始假设提出 | 第95-97页 |
·内外部因素与整合模式 | 第95-97页 |
·整合模式与整合绩效 | 第97页 |
·内外部因素与整合绩效 | 第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101页 |
4 变量定义、测量与样本初试 | 第101-115页 |
·引言 | 第101-10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2-103页 |
·访谈研究 | 第103-104页 |
·访谈提纲设计 | 第103页 |
·访谈对象 | 第103-10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04页 |
·变量定义与问卷设计 | 第104-112页 |
·变量定义 | 第104-107页 |
·变量测量量表 | 第107-110页 |
·问卷设计 | 第110-112页 |
·样本初步测试 | 第112-113页 |
·初试问卷筛选原则 | 第112-113页 |
·初试问卷变量测t条款评价值的统计要求 | 第113页 |
·对初试样本采取的分析方法 | 第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5 模型构建及数据分析 | 第115-139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第115-118页 |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5-116页 |
·本文研究假设 | 第116-118页 |
·本文初始研究模型 | 第118页 |
·数据的获取、描述与分析方法 | 第118-122页 |
·数据收集 | 第119-120页 |
·变量测量条款评价值的描述性统计要求 | 第120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20-122页 |
·测量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122-129页 |
·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 第122-124页 |
·量表聚合效度分析 | 第124-129页 |
·整合策略与整合水平作为中介变量的验证 | 第129-136页 |
·纵向关系资本、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对整合策略与整合水平的影响关系 | 第130-131页 |
·纵向关系资本、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对持久生存性与持续成长性的影响关系 | 第131-132页 |
·整合策略与整合水平对持久生存性与持续成长性的影响关系 | 第132-133页 |
·整合策略和整合水平的中介作用模型 | 第133-136页 |
·研究假设验证 | 第136-137页 |
·假设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137-139页 |
6 产业链整合的过程与机制 | 第139-149页 |
·产业链纵向整合过程的阶段性 | 第139-142页 |
·产业链整合的过程思想 | 第139-140页 |
·渐进性整合 | 第140页 |
·创新性整合 | 第140-141页 |
·适度性整合 | 第141页 |
·激进性整合 | 第141-142页 |
·产业链纵向整合的生态性 | 第142-143页 |
·成长性 | 第142页 |
·集聚性 | 第142-143页 |
·产业链纵向整合的演化性 | 第143-146页 |
·选择机制 | 第143-144页 |
·学习与适应性机制 | 第144-145页 |
·两种机制的分析 | 第145-146页 |
·产业链纵向整合机制 | 第146-149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3页 |
·研究结论 | 第149-150页 |
·结论一 | 第149页 |
·结论二 | 第149-150页 |
·结论三 | 第150页 |
·结论四 | 第150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50-151页 |
·本研究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1-153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151-152页 |
·后续的研究 | 第152-153页 |
8 参考文献 | 第153-169页 |
9 附录 | 第169-185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169-170页 |
附录2 访谈单位名录 | 第170-171页 |
附录3 调研问卷 | 第171-177页 |
附录4 样本企业的选择依据 | 第177-185页 |
致谢 | 第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