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双斑萤叶甲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策略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9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9页
   ·国内叶甲研究概况第9-10页
     ·叶甲科研究概况第9-10页
     ·萤叶甲亚科研究概况第10页
     ·双斑萤叶甲研究概况第10页
   ·植物次生物质概述第10-14页
     ·植物次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第10-11页
     ·植物次生物质的提取方法第11-13页
     ·植物次生物质对昆虫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第13页
     ·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感受第13-14页
     ·植物次生物质的鉴定第14页
   ·害虫防治技术研究概述第14-19页
     ·化学防治第14-15页
     ·生物防治第15-16页
     ·诱集防治第16-17页
     ·国内害虫综合防治发展概况第17-19页
第二章 双斑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第19-24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主要试验器材第19页
     ·饲养与观察第19页
     ·寄主及危害情况调查第19页
     ·生活史及习性第19页
     ·越冬虫态及场所调查第19-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23页
     ·分类地位及分布第20页
     ·形态特征第20-21页
     ·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第21页
     ·双斑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第21-22页
     ·生活史及习性第22页
     ·越冬虫态及场所第22-23页
   ·结论与讨论第23-24页
第三章 温湿度对双斑萤叶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第24-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主要试验器材第24页
     ·供试虫源第24页
     ·温、湿度对双斑萤叶甲成虫存活率的影响第24页
     ·温、湿度对双斑萤叶甲产卵的影响第24-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26页
     ·温、湿度对成虫存活率的影响第25-26页
     ·温、湿度对成虫产卵的影响第26页
   ·结论与讨论第26-28页
第四章 双斑萤叶甲取食选择性及诱集防治可行性研究第28-33页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试验地概况第28页
     ·试验材料第28页
     ·统计与评价方式第28-29页
     ·室内试验第29页
     ·田间试验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室内选择性测试第29-31页
     ·田间试验第31页
   ·结论与讨论第31-33页
第五章 植物次生物质的提取及对双斑萤叶甲的作用与机制第33-40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乙醇提取物对双斑萤叶甲的影响第35-36页
     ·挥发性次生提取物对双斑萤叶甲的影响第36-38页
     ·挥发性次生提取物对双斑萤叶甲天敌的影响第38页
     ·挥发性次生物质的化学成分鉴定与分析第38-39页
   ·结论与讨论第39-40页
第六章 几种杀虫剂对双斑萤叶甲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第40-46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供试药剂第40页
     ·试验材料第40页
     ·试验地基本情况第40页
     ·统计与评价方法第40-41页
     ·室内毒力测定第41页
     ·田间试验第41-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室内试验第42-43页
     ·田间试验第43-44页
   ·结论与讨论第44-46页
第七章 结论第46-48页
   ·结论第46页
   ·黑龙江省双斑萤叶甲防治策略建议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个人简历第55-56页
附表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链格孢菌LD-2的改造与发酵
下一篇: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