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链格孢菌LD-2的改造与发酵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引言第7-19页
   ·杂草微生物防治概况第7页
   ·国内外杂草微生物防治研究现状第7-1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7-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生防潜力菌链格孢菌的研究第10页
   ·微生物的诱变育种第10-13页
     ·诱变育种的基本原则第11页
     ·影响诱变效果的因素第11页
     ·诱变剂的种类及选择第11-12页
     ·几种常见的诱变方法第12-13页
   ·微生物的发酵第13-18页
     ·微生物发酵的特点第13-14页
     ·发酵工业的应用范畴第14-16页
     ·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发酵工业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第17页
     ·现代发酵工业的意义和展望第17-18页
   ·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侵染小蓟叶片的菌种改造第19-28页
   ·材料及方法第19-21页
     ·供试菌种第19页
     ·培养基第19页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19-20页
     ·方法第20-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6页
     ·紫外线诱变处理菌株第21-23页
     ·NTG 诱变处理菌株LD2-13第23-25页
     ·不同孢子浓度的诱变菌株对小蓟的侵染情况测定结果第25-26页
     ·诱变菌株对玉米、大豆安全性的测定结果第26页
     ·突变株LD2-13-4 的选育谱系第26页
   ·小结与讨论第26-28页
第三章 生产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第28-37页
   ·材料及方法第28-30页
     ·试验菌株第28页
     ·培养基第28页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28-29页
     ·方法第29-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培养基的筛选第30-31页
     ·培养基的优化第31-33页
     ·培养条件的优化第33-35页
   ·小结与讨论第35-37页
第四章 生产菌株放大培养第37-40页
   ·材料及方法第37-38页
     ·实验菌种第37页
     ·培养基第37页
     ·发酵罐第37页
     ·方法第37-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0页
     ·发酵过程pH 和溶氧的变化第38页
     ·发酵过程分生孢子产量的变化第38-39页
     ·发酵后终产量第39-40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40-43页
   ·UV 与NTG 对小蓟叶片上链格孢菌LD2 的诱变育种第40页
   ·生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0-41页
   ·生产菌株的放大培养第41-42页
   ·液体摇瓶与发酵罐放大对产孢影响的比较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致谢第48-49页
作者简历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测系统的集成及在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预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双斑萤叶甲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