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工程 | 第11-20页 |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内涵及意义 | 第11-16页 |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 第12-13页 |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 第13-15页 |
(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能性分析 | 第15-16页 |
二、农民增收的内涵 | 第16-18页 |
三、增加农民收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18-20页 |
(一) 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繁荣农村经济 | 第18页 |
(二) 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 | 第18页 |
(三) 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培养新型农民 | 第18-19页 |
(四) 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新貌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 第20-28页 |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收入变化的新特点 | 第20-22页 |
(一)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 第20-21页 |
(二) 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和非农化 | 第21-22页 |
(三) 农民市场意识增强,现金收入增多 | 第22页 |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8页 |
(一) 农民增收速度的波动性 | 第23-24页 |
(二) 农民增收来源的不稳定性 | 第24页 |
(三) 农民增收差距的扩大性 | 第24-28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制约农民增收的原因分析 | 第28-37页 |
一、制约农民增收的表面原因 | 第28-30页 |
(一)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对农民增收的制约 | 第28-29页 |
(二) 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对农民增收的制约 | 第29页 |
(三) 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增多对农民增收的制约 | 第29-30页 |
(四) 农业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的制约 | 第30页 |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原因 | 第30-37页 |
(一) 国家制度的欠缺对农民增收的制约 | 第30-33页 |
(二)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对农民增收的制约 | 第33-34页 |
(三) 农民综合素质不高对农民增收的制约 | 第34-37页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分析 | 第37-47页 |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 第37-38页 |
(一) 坚持以农民利益为主体,促进农民增收 | 第37页 |
(二) 坚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 第37-38页 |
二、完善国家相关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权利 | 第38-42页 |
(一) 深化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 第38-39页 |
(二) 建立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制度,抓住农民增收的根本 | 第39-41页 |
(三) 构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农民增收的需求 | 第41-42页 |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中受益 | 第42-44页 |
(一)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规模化经营 | 第42页 |
(二)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 第42-43页 |
(三) 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43-44页 |
四、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自身的增收能力 | 第44-47页 |
(一) 调整农村教育目标,构建科学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 | 第44页 |
(二)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 第44-45页 |
(三) 加强对农民经营管理的指导,增强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 | 第45-46页 |
(四) 注重农村环境教育,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