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34页 |
·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与原因 | 第21-22页 |
·富营养化水处理及修复的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富营养化源水的处理方式 | 第22页 |
·微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 | 第22-23页 |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 第23-25页 |
·生态调控技术 | 第25-27页 |
·藻类生物吸收水体中的磷 | 第27-28页 |
·生物膜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 | 第28-29页 |
·水体中磷的自然沉积研究 | 第29页 |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技术 | 第29-31页 |
·评述 | 第31-32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2-3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43页 |
·大型丝状绿藻的采集与培养 | 第34-36页 |
·Spirogyra的采集与培养 | 第34-35页 |
·Cladophora的采集与培养 | 第35-36页 |
·大型丝状绿藻去除氮磷的实验 | 第36页 |
·大型丝状绿藻去除富营养化水中氮磷的模拟实验 | 第36页 |
·大型丝状绿藻深度处理污水去除氮磷的模拟实验 | 第36页 |
·大型丝状绿藻对微型藻的抑制实验 | 第36-38页 |
·大型丝状绿藻对微型藻生长的影响实验 | 第36-37页 |
·藻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37页 |
·大型丝状绿藻藻体内化感物质的分离及抑藻实验 | 第37-38页 |
·大型丝状绿藻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实验 | 第38-39页 |
·大型丝状绿藻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出水 | 第38页 |
·“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大型丝状绿藻”处理城市污水 | 第38-39页 |
·大型丝状绿藻生物修复富营养水的实验 | 第39-40页 |
·大型丝状绿藻和自然生物膜修复富营养水的实验 | 第39页 |
·“水绵+人工生物膜”修复富营养水的实验 | 第39-40页 |
·监测方法 | 第40-43页 |
·大型丝状绿藻生长状态的描述及藻体中氮、磷含量的测定 | 第40页 |
·生物膜形态观察 | 第40页 |
·大型丝状绿藻表面沉积物的分析 | 第40-41页 |
·大型丝状绿藻和自然生物膜上附着生物的生物相分析 | 第41页 |
·水中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 第41页 |
·水质物理化学指标测定 | 第41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1-43页 |
第3章 大型丝状绿藻去除氮磷污染物的性能研究 | 第43-65页 |
·水绵去除氮磷性能的研究 | 第43-56页 |
·水绵去除低浓度氮磷污染物性能的研究 | 第43-45页 |
·水绵去除高浓度氮磷污染物的性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5-53页 |
·水绵去除中浓度氮磷污染物性能的研究 | 第53-56页 |
·刚毛藻去除氮磷性能的研究 | 第56-63页 |
·刚毛藻去除低浓度氮磷污染物性能的研究 | 第56-59页 |
·刚毛藻去除高浓度氮磷污染物的性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59-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大型丝状绿藻在污水深度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 第65-79页 |
·大型丝状绿藻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的实验 | 第65-72页 |
·水绵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的实验 | 第65-69页 |
·刚毛藻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的实验 | 第69-72页 |
·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大型丝状绿藻处理城市污水 | 第72-77页 |
·技术的实用性分析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大型丝状绿藻去除氮磷的机制研究 | 第79-101页 |
·大型丝状绿藻除磷过程中沉积物分析 | 第79-87页 |
·水处理后藻体表面沉积物的形貌分析 | 第79-81页 |
·水处理后藻体表面沉积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81-83页 |
·水处理后藻体表面沉积物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83-85页 |
·水处理后藻体表面沉积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85-87页 |
·大型丝状绿藻去除氮磷时污染物的迁移特征 | 第87-89页 |
·大型丝状绿藻藻体清洗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 | 第89-91页 |
·大型丝状绿藻除磷的机理分析 | 第91-96页 |
·大型丝状绿藻除磷过程中无机氮磷比变化 | 第92-93页 |
·藻体表面碳酸钙沉积物的形成机制 | 第93-95页 |
·藻体上碳酸钙沉积物与溶液中磷酸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95-96页 |
·大型丝状绿藻除磷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96-100页 |
·Spirogyra深度处理污水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96-97页 |
·Chadophora除磷的数学模型 | 第97-99页 |
·Langumiur吸附公式的解释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大型丝状绿藻对微型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 | 第101-127页 |
·Chadophora对微型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101-107页 |
·Chadophora对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101-102页 |
·Chadophora对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102-105页 |
·Chadophora对Aphanizomenon flos-aquae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105-107页 |
·Spirogyra对微型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 第107-113页 |
·Spirogyra对Scenedesmus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107页 |
·Spirogyra对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107-111页 |
·Spirogyra对Aphanizomenon flos-aquae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111-113页 |
·大型丝状绿藻对微型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13-118页 |
·共培养时Chadophora 对微型藻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113-116页 |
·共培养时Spirogyra对微型藻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大型丝状绿藻体内化感物质的分离及抑制微藻的性能 | 第118-122页 |
·化感物质对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119-120页 |
·化感物质对Aphanizomenon flos-aquae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120-122页 |
·大型丝状绿藻分泌化感物质的特性研究 | 第122-125页 |
·大型丝状绿藻分泌物的分子量范围 | 第122页 |
·大型丝状绿藻分泌物的化学成份分析 | 第122-125页 |
·大型丝状绿藻与微型藻之间化感作用的潜在应用与意义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7章 大型丝状绿藻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 | 第127-146页 |
·大型丝状绿藻和自然生物膜修复富营养化水的研究 | 第127-130页 |
·自然生物膜和大型丝状绿藻上附着生物的生物相分析 | 第130-133页 |
·自然生物膜上生物相分析 | 第130-133页 |
·大型丝状绿藻表面上附着生物的生物相分析 | 第133页 |
·富营养化水体中高效降解有机物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133-135页 |
·高效降解有机物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133-134页 |
·pH值对芽孢杆菌属降解微污染水中有机物速度的影响 | 第134-135页 |
·“水绵+高效生物膜”系统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水的效果 | 第135-142页 |
·水质指标改善效果 | 第135-141页 |
·微型藻细胞的控制效果 | 第141页 |
·水绵生物修复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规律的研究 | 第141-142页 |
·“水绵+生物膜”修复技术的生态学原理和实用性分析 | 第142-145页 |
·“水绵+生物膜”修复技术的生态学原理 | 第142-143页 |
·“水绵+高效生物膜”修复技术的实用性分析 | 第143-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结论 | 第146-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1-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个人简历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