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司法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思想渊源 | 第9-16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我国远古时期的源流 | 第9-10页 |
·"宽严相济"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关系 | 第10-12页 |
·"宽严相济"与"严打"的关系 | 第12-16页 |
第2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解读 | 第16-29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语境 | 第16-17页 |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时代价值 | 第17-19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7-18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实现刑法谦抑原则的需要 | 第18-19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人权保障的需要 | 第19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内涵 | 第19-29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宽" | 第21-23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严" | 第23-25页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相济" | 第25-29页 |
第3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实现 | 第29-49页 |
·从宽刑事政策的司法实现 | 第29-41页 |
·非犯罪化倾向 | 第31-34页 |
·非刑罚化倾向 | 第34-38页 |
·非监禁刑化倾向 | 第38-41页 |
·从严刑事政策的刑事司法适用 | 第41-49页 |
·严厉惩处腐败犯罪 | 第42-45页 |
·严厉惩处暴力性犯罪、有组织犯罪 | 第45-47页 |
·严厉惩处恐怖主义犯罪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