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选题依据 | 第7页 |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 第7页 |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论文拟解决的问题、预期达到的结果、价值及创新之处 | 第8-9页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2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 第10-25页 |
·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 第10-16页 |
·生态环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 第10-12页 |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 第12-14页 |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 第14-16页 |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第16-17页 |
·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 | 第16-17页 |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 第17页 |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 第17-21页 |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 第18-19页 |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 第19-21页 |
·生态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 | 第21-25页 |
·生态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 | 第21-23页 |
·生态和谐是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 | 第23-25页 |
第3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 | 第25-41页 |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态现状:人与自然相对抗 | 第25-33页 |
·人伤害自然 | 第25-27页 |
·自然报复人 | 第27-28页 |
·生态危机 | 第28-33页 |
·人与自然相对抗的标志:消费的无限性与生态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 第33-37页 |
·消费无限扩大与能源资源相对减少之间的矛盾 | 第33-35页 |
·废弃物无限增加与生态生产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 第35-37页 |
·人与自然相对抗的根源: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 第37-41页 |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是人与自然相对抗的重要条件 | 第37-38页 |
·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是人与自然相对抗的必要条件 | 第38-39页 |
·管理者与劳动者素质低下是人与自然相对抗的决定因素 | 第39-41页 |
第4章 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矛盾的思考 | 第41-55页 |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建设生态文明 | 第41-43页 |
·以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武装人 | 第41-42页 |
·主体尊重客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第42-43页 |
·转变生产方式,实现生态现代化 | 第43-48页 |
·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 第43-44页 |
·发展绿色科技 | 第44-45页 |
·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 第45-46页 |
·践行绿色消费 | 第46-47页 |
·实现生态现代化 | 第47-48页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生态文明 | 第48-51页 |
·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市场 | 第48-49页 |
·发展绿色贸易 | 第49-51页 |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道德规范,实现生态文明 | 第51-53页 |
·建立健全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 | 第51-52页 |
·深化生态伦理道德建设 | 第52-53页 |
·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实现生态文明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