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国内外植被调查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国内外植物景观营造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研究展望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25-41页 |
·相关概念 | 第25-28页 |
·森林公园 | 第25-26页 |
·城市公园 | 第26-27页 |
·城市森林公园 | 第27页 |
·植物群落 | 第27-28页 |
·植物景观 | 第28页 |
·植被调查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28-31页 |
·植被调查的基本理论 | 第28-30页 |
·植被调查的方法 | 第30-31页 |
·植物景观营造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31-41页 |
·植物景观营造的基本理论 | 第31-35页 |
·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 | 第35-41页 |
3 夷陵区森林公园植被调查与评价 | 第41-6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1-43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41-43页 |
·社会经济 | 第43页 |
·研究区植被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 第43-44页 |
·植被调查的原则 | 第43页 |
·植被调查的方法 | 第43-44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调查结果 | 第44-50页 |
·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研究区植物景观现状评价 | 第51-63页 |
·基于AHP法的夷陵区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 第51-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3页 |
4 夷陵区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 第63-87页 |
·研究区植物景观改造原则 | 第63-65页 |
·自然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 | 第63页 |
·整体优化原则 | 第63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63-64页 |
·景观生态学原则 | 第64页 |
·艺术性原则 | 第64-65页 |
·研究区植物景观改造方法 | 第65-66页 |
·结合地形设计的方法 | 第65页 |
·创建特色植物景观的方法 | 第65-66页 |
·依据区域功能性和文化性要求进行植物景观改造的方法 | 第66页 |
·研究区植物景观总体改造设计 | 第66-74页 |
·森林公园入口空间植物景观的改造设计 | 第66-68页 |
·森林公园道路广场空间植物景观的改造设计 | 第68-71页 |
·森林公园花架、山石、小品配置空间的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 第71页 |
·滨水绿化空间的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 第71-72页 |
·山体绿化空间的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 第72-74页 |
·研究区植物景观分区改造设计 | 第74-87页 |
·滨江游乐园 | 第74-76页 |
·宗教文化园 | 第76-78页 |
·幽谷欢乐园 | 第78-79页 |
·科普教育园 | 第79-81页 |
·植物观赏园 | 第81-83页 |
·夷陵简牍园 | 第83-84页 |
·野营游憩园 | 第84-8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讨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附录A:宜昌市夷陵区森林公园植物名录表 | 第95-109页 |
附录B:宜昌市夷陵区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实拍照片 | 第109-11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