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铜—银、镍—银核—壳型双金属粉及锆酸钙包覆镍粉的研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48页
   ·铜、镍性质及其粉体的应用第13-18页
     ·铜、镍的性质第13-14页
     ·铜粉、镍粉的应用第14-18页
   ·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第18-21页
     ·概述第18-19页
     ·粉体表面包覆技术第19-21页
   ·沉淀法第21-23页
   ·化学镀第23-30页
     ·概述第23-25页
     ·化学镀最近研究进展第25-26页
     ·粉体化学镀的特点第26页
     ·化学镀银第26-29页
     ·化学镀银存在的不足第29-30页
   ·基体的敏化、活化第30-34页
     ·金属的催化活性第30-32页
     ·基体活化第32-34页
   ·超微粉体的液相分散第34-43页
     ·超细粉体团聚的种类第34-35页
     ·粉体的分散过程第35页
     ·粉体分散稳定理论第35-40页
     ·超微粉体的分散方法第40-42页
     ·体系分散性能的表征与评价第42-43页
   ·双金属粉体的表征第43-45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4页
     ·X-射线光谱法第44-45页
     ·热分析第45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45-48页
第二章 化学镀银的热力学分析第48-65页
   ·引言第48页
   ·化学镀银原理第48-51页
     ·镀液组成第49-51页
   ·液相还原反应制备银包覆铜、镍粉热力学可行性第51-60页
     ·粉体化学镀银热力学分析第52-56页
     ·氧化还原反应取代置换反应的可行性第56-58页
     ·络合物-水系电位-pH图第58-60页
   ·异相核化机理第60-61页
   ·银胶体颗粒的扩散模型第61-63页
   ·氧化还原反应的包覆模型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三章 铜粉与镍粉的分散性研究第65-78页
   ·引言第65页
   ·实验方案第65-68页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65-67页
     ·铜粉在PVP-水-乙醇溶液体系中的分散第67页
     ·铜粉在酒石酸钠-水溶液体系中的分散第67页
     ·镍粉在PVP-水-乙醇溶液体系中的分散第67页
     ·镍粉在酒石酸钠-水溶液体系中的分散第67-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6页
     ·PVP-水-乙醇溶液体系中铜粉分散性研究第68-70页
     ·酒石酸钠-水溶液体系中铜粉分散性研究第70-72页
     ·PVP-水-乙醇溶液体系中铜粉分散性研究第72-74页
     ·酒石酸钠-水溶液体系中镍粉分散性研究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四章 化学镀法制备银包覆微米铜粉的工艺研究第78-103页
   ·引言第78-79页
   ·实验方案第79-83页
     ·实验试剂第79页
     ·实验仪器与装置第79-81页
     ·实验内容与步骤第81-83页
   ·分析方法与检测第83-85页
     ·常温抗氧化性能第83页
     ·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测定第83-84页
     ·Ag~+浓度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84页
     ·导电性能的测定第84-85页
   ·结果与讨论第85-94页
     ·微米铜粉表面氧化膜去除第86页
     ·基体表面的敏化、活化第86-88页
     ·银氨溶液配制过程第88页
     ·pH的影响第88-89页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89-90页
     ·PVP添加量的影响第90-91页
     ·水合肼浓度的影响第91-93页
     ·不同Cu/Ag摩尔比第93-94页
   ·二次包覆过程第94-95页
   ·核-壳结构形成机理及模型第95-96页
   ·双金属粉成分及性能检测第96-102页
     ·XRD分析第96-97页
     ·双金属粉常温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第97-98页
     ·铜-银双金属粉的导电性能第98-99页
     ·SEM分析第99页
     ·改性铜粉颗粒表面的微观分析第99-102页
   ·本章小节第102-103页
第五章 化学镀法制备银包覆微米镍粉的工艺研究第103-123页
   ·引言第103页
   ·实验方案第103-104页
     ·实验原料第103-104页
     ·实验仪器与装置第104页
     ·实验内容与步骤第104页
   ·分析方法与检测第104-105页
     ·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测定第104-105页
     ·Ag~+浓度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105页
     ·导电性能的测定第105页
   ·结果与讨论第105-115页
     ·pH的影响第105-106页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106页
     ·水合肼浓度的影响第106-107页
     ·PVP添加量的影响第107-108页
     ·PVP添加方式的影响第108-109页
     ·不同Ni/Ag摩尔比第109-110页
     ·不同分散体系第110-111页
     ·不同络合剂第111-112页
     ·酒石酸钠-水分散体系第112-113页
     ·酒石酸钠-水分散体系中不同Ni/Ag摩尔比的影响第113-115页
   ·二次包覆过程第115-116页
   ·双金属粉的成分及性能检测第116-122页
     ·XRD分析第116-117页
     ·镍-银双金属粉高温抗氧化性第117-119页
     ·镍-银双金属粉的导电性能第119页
     ·SEM分析第119-120页
     ·镍-银双金属粉表面的微观分析第120-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六章 锆酸钙包覆超细镍粉工艺研究第123-141页
   ·引言第123页
   ·实验方案第123-126页
     ·实验原料第123页
     ·复合镍粉制备的基本过程及原理第123-124页
     ·实验内容与步骤第124-126页
   ·分析方法与检测第126页
     ·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测定第126页
     ·导电性能的测定第126页
     ·振实密度第126页
   ·结果与讨论第126-136页
     ·包覆试剂用量对复合镍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127-128页
     ·搅拌速度对复合镍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128-129页
     ·包覆试剂加入方式对复合镍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129-130页
     ·前驱体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镍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130-131页
     ·反应时间对复合镍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131-133页
     ·反应温度对复合镍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133-134页
     ·分散剂中醇水比例对复合镍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134-135页
     ·原始镍粉表面处理对复合镍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第135-136页
   ·复合镍粉性能检测第136-139页
     ·导电性能第136-137页
     ·SEM分析第137页
     ·高温抗氧化性第137-138页
     ·振实密度第138-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七章 结论第141-145页
   ·化学镀法制备双金属粉的热力学可行性第141-142页
   ·铜粉与镍粉的分散性研究第142页
   ·化学镀法制备银包覆微米铜粉的工艺研究第142-143页
   ·化学镀法制备银包覆微米镍粉的工艺研究第143页
   ·锆酸钙包覆超细镍粉工艺研究第143-144页
   ·问题与展望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硅纳米线及其一维银纳米壳层的制备、表征与消光性能研究
下一篇: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