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 ·隧洞TBM掘进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TBM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TBM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岩体开挖卸荷效应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岩体卸荷应力应变关系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岩体开挖扰动与损伤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 第20-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赋存环境研究 | 第24-49页 |
| ·引言 | 第24-25页 |
| ·地层岩性研究 | 第25-31页 |
| ·三叠纪地层岩性 | 第26-28页 |
| ·白垩纪-古近纪地层岩 | 第28页 |
| ·第四纪地层岩性 | 第28-31页 |
| ·侵入岩及其接触变质岩岩性 | 第31页 |
| ·地质构造研究 | 第31-37页 |
| ·阿坝断裂带 | 第32-33页 |
| ·亚尔堂断裂带 | 第33页 |
| ·杜柯河断裂带 | 第33-35页 |
| ·色达断裂带 | 第35页 |
| ·塔子断裂带 | 第35-36页 |
| ·达曲断裂带 | 第36-37页 |
| ·鲜水河断裂带 | 第37页 |
| ·地应力场研究 | 第37-43页 |
| ·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 ·地应力场反演分析结果 | 第38-43页 |
| ·隧洞施工方案研究 | 第43-48页 |
| ·隧洞开挖方法研究 | 第43-45页 |
|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开挖方案 | 第45-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三章 板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第49-66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加载试验研究 | 第49-59页 |
| ·单轴压缩试验 | 第49-53页 |
| ·三轴压缩试验 | 第53-59页 |
| ·卸围压试验研究 | 第59-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四章 TBM掘进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 第66-86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圆形洞室的解析解 | 第66-74页 |
| ·圆形洞室的弹性解 | 第66-69页 |
| ·圆形洞室的弹塑性解 | 第69-74页 |
| ·传统开挖模拟方法研究 | 第74-79页 |
| ·研究条件 | 第75-76页 |
| ·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 ·TBM掘进模拟方法研究 | 第79-83页 |
| ·研究条件 | 第79-80页 |
| ·结果分析 | 第80-83页 |
|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83-84页 |
| ·小结 | 第84-86页 |
| 第五章 不同掘进速率下围岩开挖扰动区研究 | 第86-114页 |
| ·引言 | 第86页 |
| ·Hoek-Brown强度准则2002年版 | 第86-90页 |
| ·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 | 第86-87页 |
| ·变形模量的估算 | 第87-88页 |
| ·Mohr-Coulomb参数 | 第88-90页 |
| ·岩体强度 | 第90页 |
| ·不同卸荷速率下板岩的Hoek-Brown强度特性研究 | 第90-92页 |
| ·不同掘进速率下围岩开挖扰动区研究 | 第92-113页 |
|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加卸载准则 | 第92-93页 |
| ·研究条件 | 第93-95页 |
| ·研究结果 | 第95-113页 |
| ·小结 | 第113-114页 |
| 第六章 TBM掘进下围岩损伤特征研究 | 第114-144页 |
| ·引言 | 第114页 |
| ·损伤模型研究 | 第114-120页 |
| ·CWFS本构模型简介 | 第114-117页 |
| ·损伤本构模型 | 第117-119页 |
| ·基于损伤的CWFS本构模型 | 第119-120页 |
| ·基于损伤的CWFS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实现 | 第120-124页 |
| ·用户本构模块介绍 | 第120-123页 |
| ·基于损伤的CWFS模型在FLAC3D中的实现 | 第123-124页 |
| ·TBM掘进下围岩损伤研究 | 第124-143页 |
| ·基于损伤的CWFS模型验证 | 第124-132页 |
| ·TBM掘进下围岩损伤研究 | 第132-143页 |
| ·小结 | 第143-144页 |
| 第七章 TBM掘进下围岩破裂机理研究 | 第144-165页 |
| ·引言 | 第144页 |
| ·TBM在不同埋深情况下的二维破岩机理研究 | 第144-152页 |
| ·研究条件 | 第144-146页 |
| ·结果分析 | 第146-152页 |
| ·TBM在不同节理间距情况下的二维破岩机理研究 | 第152-155页 |
| ·研究条件 | 第152-153页 |
| ·结果分析 | 第153-155页 |
| ·TBM在不同节理倾角情况下的二维破岩机理研究 | 第155-159页 |
| ·研究条件 | 第155-156页 |
| ·结果分析 | 第156-159页 |
| ·随机节理结构下洞室围岩稳定研究 | 第159-163页 |
| ·板岩节理统计特性研究 | 第159-161页 |
| ·研究条件 | 第161-162页 |
| ·研究结果 | 第162-163页 |
| ·小结 | 第163-165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5-168页 |
| ·研究结论 | 第165-167页 |
| ·研究展望 | 第167-1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8-177页 |
|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77-179页 |
| 致谢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