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20页 |
| ·边坡工程中的有限变形 | 第16页 |
| ·地下工程中的有限变形 | 第16-19页 |
| ·基坑工程中的有限变形 | 第19页 |
| ·路基工程中的有限变形 | 第19-20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20-28页 |
| ·有限变形的理论发展状况 | 第20-22页 |
| ·有限变形的有限元算法 | 第22-23页 |
| ·有限变形分析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 ·有限变形分析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 ·可用于大变形分析的其它理论或软件 | 第25-28页 |
|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第28-30页 |
| ·研究目标 | 第28-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第30页 |
| ·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 ·技术路线 | 第30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有限变形的描述及其物理量 | 第32-46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物体的构型和坐标系 | 第33-34页 |
| ·物体运动和变形的物质描述与空间描述 | 第34-39页 |
| ·运动方程 | 第34-35页 |
| ·位移及位移梯度张量 | 第35页 |
| ·速度和加速度 | 第35-36页 |
| ·变形梯度与变形张量 | 第36-37页 |
| ·质量守恒与体密度 | 第37-39页 |
| ·大变形的应变张量及应变率张量 | 第39-41页 |
| ·大变形的应力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三章 有限变形的弹性理论 | 第46-73页 |
| ·本构方程的一般原理和物理量的选择依据 | 第46-48页 |
| ·本构方程的一般原理 | 第46-47页 |
| ·向量和仿射量满足客观性的条件 | 第47-48页 |
| ·常用物理量的客观性 | 第48页 |
| ·对数应变 | 第48-54页 |
| ·对数应变的引入 | 第48-50页 |
| ·广义拉格朗日、欧拉应变 | 第50-52页 |
| ·对数应变的不变表达形式 | 第52-54页 |
| ·功共轭的应力、应变对 | 第54-55页 |
| ·与对数应变的共轭应力 | 第55-59页 |
| ·对数应变与变形率的关系 | 第56-57页 |
| ·对数应变与柯西应力的关系 | 第57-58页 |
| ·旋转构架的确定 | 第58-59页 |
| ·对数应变及共轭应力构成的弹性本构 | 第59-61页 |
| ·欧拉描述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59-60页 |
| ·拉格朗日描述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60-61页 |
| ·有限变形弹性分析实例 | 第61-72页 |
| ·纯拉伸有限变形弹性分析 | 第61-65页 |
| ·纯剪切有限变形弹性分析 | 第65-69页 |
| ·有限变形弹性分析与数值计算的对比 | 第69-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四章 有限变形的弹塑性理论 | 第73-94页 |
| ·小变形的弹塑性理论 | 第74-75页 |
| ·有限变形弹塑性理论概述 | 第75-76页 |
| ·自相容的欧拉率类型本构模型 | 第76-81页 |
| ·超弹性余能 | 第76-77页 |
| ·超弹性精确积分欧拉率类型的描述 | 第77-78页 |
| ·屈服函数、塑性流动势和流动法则 | 第78-79页 |
| ·基于变形率张量加法分解的弹塑性理论 | 第79-81页 |
| ·与乘法分解有关的运动量 | 第81-83页 |
| ·Mohr-Coulomb屈服准则 | 第83-91页 |
| ·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一般形式 | 第84页 |
| ·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流动法则 | 第84-85页 |
| ·一致切向模量矩阵或刚度张量 | 第85-87页 |
| ·Mohr-Coulomb屈服准则欧拉后退算法实现 | 第87-91页 |
| ·变分原理以及算法 | 第91-93页 |
| ·增量形式的变分原理 | 第91-92页 |
| ·有限变形的算法 | 第92-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五章 材料参数软化模型的研究 | 第94-113页 |
| ·塑性力学行为的描述 | 第94-95页 |
| ·软化模型的描述 | 第95-106页 |
| ·内变量的引入 | 第97-98页 |
| ·等效塑性切向模量的变化 | 第98-101页 |
| ·等效塑性应变 | 第101-102页 |
| ·强度参数的变化 | 第102-106页 |
| ·参数软化模型中各量的意义及确定 | 第106-109页 |
| ·参数软化模型的实质 | 第109-112页 |
| ·单强度参数模型 | 第109-110页 |
| ·双强度参数模型的一般形式 | 第110页 |
| ·双强度参数模型的退化形式 | 第110-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六章 软化模型的算法实现及验证 | 第113-132页 |
|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113页 |
| ·ABAQUS用户子程序简介 | 第113-121页 |
| ·UFIELD用户子程序指定预先定义的场变量 | 第115-117页 |
| ·USDFLD用户子程序在材料点重新定义场变量 | 第117-121页 |
| ·模型的算法实现 | 第121-129页 |
| ·应变软化模型的实现 | 第121-124页 |
| ·力学参数对应变软化模型的影响 | 第124-129页 |
| ·工程算例 | 第129-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 第七章 有限变形理论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 第132-148页 |
| ·隧道数值模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132-134页 |
| ·工程概况 | 第134-136页 |
| ·地层、围岩分类以及相应的力学参数 | 第134-135页 |
| ·隧道的截面形状以及施工过程 | 第135-136页 |
| ·数值模拟 | 第136-146页 |
| ·重力场模拟 | 第136-139页 |
| ·刚度折减法模拟隧道开挖 | 第139-1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6-148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8-152页 |
| ·主要结论 | 第148-149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49页 |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49-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2-166页 |
| 附录 | 第166-168页 |
| 致谢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