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XTA技术的P2P即时通信系统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同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和JXTA的优势 | 第8-9页 |
·论文所做工作 | 第9-11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第11-26页 |
·P2P技术 | 第11-17页 |
·P2P的概念 | 第11-12页 |
·P2P网络结构 | 第12-15页 |
·P2P核心机制 | 第15-16页 |
·P2P与C/S比较 | 第16-17页 |
·JXTA技术 | 第17-26页 |
·JXTA简介 | 第17-18页 |
·JXTA的体系结构 | 第18-19页 |
·JXTA的基本概念 | 第19-23页 |
·JXTA协议 | 第23-26页 |
第3章 基于JXTA的IM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第26-39页 |
·IM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26-27页 |
·IM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27-29页 |
·IM系统的结构图 | 第27-28页 |
·IM系统模型的主要特点 | 第28-29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29-31页 |
·登录模块 | 第29页 |
·通信模块 | 第29-30页 |
·文件传输模块 | 第30页 |
·组群管理模块 | 第30-31页 |
·用户查找模块 | 第31页 |
·IM系统的功能层相关技术研究与设计 | 第31-39页 |
·验证/配置数据处理 | 第31页 |
·文字聊天数据处理 | 第31-33页 |
·用户查找处理 | 第33-35页 |
·文件传输处理 | 第35-36页 |
·成员管理信息处理 | 第36-39页 |
第4章 基于JXTA的IM系统的实现 | 第39-55页 |
·IM系统开发环境与运行平台 | 第39-40页 |
·IM系统开发语言和IDE的选择 | 第39页 |
·GUI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39-40页 |
·运行平台 | 第40页 |
·系统初始化 | 第40-46页 |
·JXTA应用程序配置 | 第40-42页 |
·默认对等组的设置 | 第42-43页 |
·对等体广播在线消息 | 第43-45页 |
·本地好友列表的存取和信息维护模块的实现 | 第45-46页 |
·组成员管理的实现 | 第46-50页 |
·对等组的创建 | 第47-48页 |
·对等组的加入 | 第48-49页 |
·对等组的退出 | 第49页 |
·对等组的查找 | 第49-50页 |
·即时文字聊天的实现 | 第50-51页 |
·一对一聊天的实现 | 第50-51页 |
·一对多聊天的实现 | 第51页 |
·文件传输处理 | 第51-55页 |
·传输机制的选择 | 第51-52页 |
·文件的发送 | 第52-53页 |
·文件的接收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55-57页 |
·总结 | 第55页 |
·有待继续研究的工作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