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苗期干旱胁迫适应性反应及其与糖分配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表第9-10页
1 前言第10-1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植株根系生长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第11页
   ·水分胁迫对植株根冠比的影响第11-12页
   ·干旱胁迫与植株糖积累、分配的关系第12页
   ·根冠比与植株中糖分配的关系第12-13页
   ·蔗糖代谢相关酶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转化酶的生化特征及其在蔗糖代谢中的作用第15-16页
       ·蔗糖磷酸转化酶(Inv)的生化特性第15页
       ·蔗糖磷酸转化酶(Inv)的生理功能第15-16页
     ·蔗糖合成酶及其在蔗糖代谢中的作用第16页
       ·蔗糖合成酶(SS)的生化特性第16页
       ·蔗糖合成酶(SS)的生理功能第16页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及其在蔗糖代谢中的作用第16-17页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生化特性第16-17页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生理功能第17页
   ·外源钙离子在提高作物抗旱性方面的作用第17-19页
     ·Ca~(2+)对植物细胞原生质膜和超微结构的作用第17-18页
     ·干旱胁迫下Ca~(2+)信号的响应第18页
     ·外源Ca~(2+)对植物抗旱性的作用第18-19页
2 干旱胁迫对水稻植株中糖积累、分配影响的研究第19-31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试验材料第19页
     ·试验设计第19页
     ·样品处理第19页
     ·根系形态相关指标的测定第19-20页
     ·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测定第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30页
     ·不同供水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及干重的影响第20-24页
       ·不同供水处理对水稻干重的影响第20-21页
       ·不同供水处理下水稻根系形态的变化第21-24页
     ·不同供水处理对水稻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影响第24-30页
       ·不同供水处理对水稻根、茎和叶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的影响第24-26页
       ·不同供水处理对水稻根、茎和叶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第26-28页
       ·不同供水处理对水稻根、茎和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分配的影响第28-30页
   ·小结第30-31页
3 干旱胁迫对水稻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研究第31-47页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试验材料第31页
     ·试验设计第31页
     ·取样第31页
     ·根系形态相关指标的测定第31页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第31-32页
     ·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和转化酶活性的测定第32-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46页
     ·干旱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及干重的影响第33-37页
       ·干旱处理对水稻干重和根冠比的影响第33-35页
       ·干旱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的变化的影响第35-37页
     ·干旱处理对水稻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影响第37-43页
       ·干旱处理对水稻根、茎和叶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的影响第37-39页
       ·干旱处理对水稻根、茎和叶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第39-41页
       ·干旱处理对水稻根、茎和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分配的影响第41-43页
     ·干旱处理下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第43-45页
     ·水稻可溶性糖和淀粉分配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第45-46页
   ·小结第46-47页
4 外源Ca~(2+)处理对干旱胁迫下水稻植株中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第47-61页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试验材料第47页
     ·试验设计第47页
     ·取样第47页
     ·根系形态相关指标的测定第47页
     ·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和转化酶活性的测定第47-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60页
     ·不同处理下水稻根系形态及鲜、干重的变化第48-57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鲜重和根冠比的影响第48-51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干重和根冠比的影响第51-54页
       ·不同处理对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第54-57页
     ·不同处理下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变化第57-60页
   ·小结第60-61页
5 讨论第61-63页
   ·干旱对植株根冠比的影响第61页
   ·干旱对植株中糖分配的影响第61页
   ·干旱对植株中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第61-62页
   ·外源钙离子在提高抗旱性方面中的可能机制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核心种质根系特征及其与抗旱性关系
下一篇:大豆品种早熟18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