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云桂铁路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 | 第16-22页 |
·工程概况 | 第16-17页 |
·云桂铁路岩溶地段自然地理特征 | 第17页 |
·云桂铁路岩溶地段地质条件 | 第17-20页 |
·地层岩性 | 第18页 |
·地质构造 | 第18页 |
·岩溶地下水特征 | 第18-20页 |
·云桂铁路岩溶地段岩溶洼地发育特征 | 第20-22页 |
第3章 塌陷危险性综合评价方法 | 第22-31页 |
·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与致塌动力 | 第22-24页 |
·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 | 第22-23页 |
·岩溶塌陷的致塌动力 | 第23-24页 |
·评价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地下水动力条件 | 第24页 |
·覆盖土层特征 | 第24-25页 |
·地下岩溶特征 | 第25-26页 |
·定量评价方法 | 第26-31页 |
·评价因素的确定 | 第27页 |
·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8-31页 |
第4章 各试验段岩溶塌陷危险性综合评价 | 第31-64页 |
·DK476+200~DK476+450段 | 第31-40页 |
·地下水及动力条件特征 | 第32页 |
·覆盖土层特征 | 第32-34页 |
·地下岩溶特征 | 第34-38页 |
·潜在塌陷机理及其危险性综合评价 | 第38-40页 |
·DK476+450~DK476+777段 | 第40-47页 |
·地下水及动力条件特征 | 第40页 |
·覆盖土层特征 | 第40-43页 |
·地下岩溶特征 | 第43-46页 |
·潜在塌陷机理及其危险性综合评价 | 第46-47页 |
·DK477+052~DK477+180段 | 第47-55页 |
·地下水及动力条件特征 | 第48-50页 |
·覆盖土层特征 | 第50-52页 |
·地下岩溶特征 | 第52-54页 |
·潜在塌陷机理及其危险性综合评价 | 第54-55页 |
·DK477+760~DK477+980段 | 第55-64页 |
·地下水及动力条件特征 | 第56-58页 |
·覆盖土层特征 | 第58-60页 |
·地下岩溶特征 | 第60-62页 |
·潜在塌陷机理及其危险性综合评价 | 第62-64页 |
第5章 岩溶路基工程整治措施建议 | 第64-68页 |
·岩溶路基工程整治措施建议 | 第64页 |
·DK476+200~DK476+450段整治措施建议 | 第64-65页 |
·DK476+450~DK476+777段整治措施建议 | 第65页 |
·DK477+052~DK477+180段整治措施建议 | 第65-66页 |
·DK477+760~DK478+018段整治措施建议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