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桂线珠琳段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理研究与防治对策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岩溶塌陷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路线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概况 | 第17-26页 |
| ·综合概况 | 第17页 |
|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 ·地层岩性 | 第18-20页 |
| ·第四系全新统Q4 | 第18-20页 |
| ·二叠系上统P2 | 第20页 |
| ·石炭系上统C3 | 第20页 |
| ·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 ·地震动参数 | 第21-22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2-23页 |
|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 第23-24页 |
| ·气候特征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研究区岩溶塌陷发育条件及特征 | 第26-44页 |
| ·研究区岩溶塌陷研究分区 | 第26页 |
| ·研究区覆盖层的成份、结构特征及力学性质 | 第26-32页 |
| ·铁路路线覆盖层的成份、结构特征及工程地质性质 | 第27-29页 |
| ·路基段覆盖层的成份、结构特征及工程地质性质 | 第29-30页 |
| ·研究区黏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分析 | 第30-32页 |
| ·研究区基岩溶洞发育及充填特征 | 第32-38页 |
| ·研究区地下水的特征 | 第38-39页 |
| ·研究区主要塌陷点特征及分析 | 第39-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及塌陷模式 | 第44-65页 |
| ·研究区岩溶塌陷的基本条件 | 第44-47页 |
| ·岩溶裂隙发育与塌陷的关系 | 第44-46页 |
| ·上覆土层性质及厚度与塌陷的关系 | 第46页 |
| ·岩溶水与塌陷的关系 | 第46-47页 |
| ·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 | 第47-55页 |
| ·岩溶塌陷的动力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 ·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分析 | 第49-50页 |
| ·研究区岩溶塌陷机理分析 | 第50-55页 |
| ·研究区塌陷模式分析 | 第55-58页 |
| ·研究区土洞塌陷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8-64页 |
| ·土洞塌陷过程分析 | 第58-59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研究区塌陷的防治技术 | 第65-70页 |
| ·概述 | 第65页 |
| ·研究区塌陷的防治原则 | 第65页 |
| ·岩溶塌陷的整治技术 | 第65-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