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基于近似熵的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分析 | 第23-39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基于近似熵的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分析 | 第24-27页 |
·数据获取 | 第24-25页 |
·数据前处理 | 第25页 |
·近似熵计算 | 第25-27页 |
·基于3SIGMA 准则的分类算法及评价方法 | 第27-29页 |
·基于 3Sigma 准则的分类算法 | 第27-28页 |
·对分类算法的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9-37页 |
·实验结果 | 第29-35页 |
·相关讨论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分类算法研究 | 第39-51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BP 神经网络 | 第40-44页 |
·BP 神经网络模型 | 第40-42页 |
·BP 学习算法 | 第42-43页 |
·BP 神经网络的收敛问题 | 第43-44页 |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分类算法 | 第44-50页 |
·信号特征提取 | 第44-45页 |
·BP 神经网络的参数设置 | 第45页 |
·实验结果 | 第45-49页 |
·相关讨论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绪论 | 第51-61页 |
·研究背景 | 第51-5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53-57页 |
·课题意义 | 第57-59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59-61页 |
第五章 虚拟可视化的前期工作与虚拟变形算法评价 | 第61-71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虚拟可视化的前期工作 | 第62-66页 |
·内壁图像分割 | 第62-64页 |
·外壁图像计算 | 第64-65页 |
·中心路径提取 | 第65-66页 |
·虚拟变形算法的定量评价方法 | 第66-70页 |
·息肉失真度量 | 第66-67页 |
·采样丢失区域度量 | 第67-68页 |
·虚拟内窥的盲区度量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基于电场模型的人体结肠虚拟可视化技术研究 | 第71-85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基于改进的电场模型的人体结肠虚拟拉直方法 | 第72-80页 |
·基于改进的电场模型的等角度采样 | 第72-75页 |
·电场线曲截面到平面的映射 | 第75-76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6-80页 |
·基于改进的电场模型的人体结肠虚拟充气方法 | 第80-84页 |
·外壁轮廓线的虚拟充气 | 第80-81页 |
·外壁内部空间的虚拟充气 | 第81-82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七章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人体胃肠道虚拟可视化技术研究 | 第85-123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有限单元法 | 第86-92页 |
·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86-88页 |
·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88-92页 |
·基于重力场模型的人体结肠虚拟拉直方法 | 第92-112页 |
·结肠外壁的有限元建模 | 第92-94页 |
·基于非线性有限单元法的结肠外壁变形 | 第94-95页 |
·基于四面体线性插值的结肠内壁变形 | 第95-96页 |
·基于薄板样条的轴向失真校正 | 第96-99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99-112页 |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人体胃肠道虚拟充气方法 | 第112-122页 |
·空腔脏器外壁的有限元建模 | 第112-114页 |
·基于非线性有限单元法的空腔脏器外壁变形 | 第114-115页 |
·基于薄板样条的空腔脏器内壁变形 | 第115-116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116-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123-125页 |
·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