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油增溶剂、甜味剂三氯蔗糖、(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的合成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部分 新型汽油增溶剂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12-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能源状况 | 第12-13页 |
·我国能源对策 | 第13-18页 |
·汽车代用燃料的种类、特点及现状 | 第13-15页 |
·甲醇-汽油作为汽车代用燃料的优势 | 第15-16页 |
·甲醇的来源及其生产 | 第16-18页 |
·甲醇汽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8-23页 |
·甲醇、汽油理化性质对比 | 第18-20页 |
·甲醇-汽油作为汽车替代能源的主要技术问题 | 第20-21页 |
·助溶剂对甲醇-汽油互溶性的影响 | 第21-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乙氧基甲氧基甲烷的合成 | 第24-38页 |
·引言 | 第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24-25页 |
·间歇式反应精馏制备EMM | 第25页 |
·缩醛产物的萃取分离 | 第25-26页 |
·间歇式精馏分离 | 第26页 |
·产品表征 | 第26页 |
·EMM对甲醇-汽油等温滴定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6页 |
·缩醛化反应机理 | 第27-28页 |
·反应模式的选择 | 第28页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28-30页 |
·干燥剂的选择 | 第30页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MeOH:EtOH:HCHO摩尔比的影响 | 第33-34页 |
·EMM对甲醇-汽油增溶性能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第二部分 甜味剂三氯蔗糖的合成研究 | 第38-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38-55页 |
·引言 | 第38-44页 |
·三氯蔗糖的发现 | 第38-40页 |
·三氯蔗糖的结构、特点 | 第40页 |
·三氯蔗糖的物化性质 | 第40-41页 |
·三氯蔗糖与其它甜味剂特性对比 | 第41-42页 |
·三氯蔗糖的甜味机理 | 第42-44页 |
·三氯蔗糖的合成路线综述 | 第44-54页 |
·全基团保护法(基团迁移法) | 第45-47页 |
·酶-化学合成法 | 第47-48页 |
·棉子糖法 | 第48-49页 |
·单基团保护法 | 第49-54页 |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 第54-55页 |
第二章 三氯蔗糖的制备 | 第55-68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8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55-56页 |
·Vilsmeier试剂的制备 | 第56页 |
·蔗糖-6-乙酯的选择性氯代 | 第56-57页 |
·三氯蔗糖-6-乙酯的结晶 | 第57页 |
·三氯蔗糖-6-乙酯脱保护制备三氯蔗糖 | 第57-58页 |
·产品表征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Vilsmeier试剂氯代机理 | 第58-59页 |
·反应条件对氯代的影响 | 第59-61页 |
·氯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1-62页 |
·脱保护 | 第62-63页 |
·反应过程中其它条件的讨论 | 第63-66页 |
·小结 | 第6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6-68页 |
第三部分 (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的合成研究 | 第68-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8-73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 第68-72页 |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 第72-73页 |
第二章(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的合成 | 第73-79页 |
·实验部分 | 第73-75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73-74页 |
·酯化法合成(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 | 第74页 |
·产品表征 | 第74-75页 |
·酯交换法合成丙烯酸甲氧基乙酯 | 第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78-79页 |
附图 | 第79-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3-9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