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对笔记本电脑设计的影响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问题提出 | 第7-8页 |
| ·研究方法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第二章 交互设计简介 | 第10-16页 |
| ·交互设计的起源 | 第10-11页 |
| ·人机交互的定义 | 第11-13页 |
| ·人机交互的相关学科 | 第13-16页 |
| 第三章 交互设计的历史——以计算机为例 | 第16-25页 |
| ·计算机输入概念的产生 | 第16-19页 |
| ·可用性与输入概念的产生 | 第16-17页 |
| ·人工智能与鼠标的产生 | 第17-19页 |
| ·计算机输出概念的产生 | 第19-21页 |
| ·导向想象与用户图形界面的产生 | 第19-20页 |
| ·桌面隐喻的产生 | 第20-21页 |
| ·交互设计的两个方向 | 第21-25页 |
| ·低成本的交互设计 | 第21-22页 |
| ·高成本的交互设计 | 第22-25页 |
| 第四章 交互设计的方法——以笔记本电脑为例 | 第25-33页 |
| ·理解用户 | 第25-27页 |
| ·定性研究 | 第25-26页 |
| ·用户分析与笔记本电脑的雏形 | 第26-27页 |
| ·用户模型 | 第27-29页 |
| ·人物角色和目标 | 第27-28页 |
| ·用户模型和笔记本电脑的产生 | 第28-29页 |
| ·交互设计概念的出现 | 第29-33页 |
| ·交互设计流程 | 第29-30页 |
| ·交互体验与当代笔记本设计 | 第30-33页 |
| 第五章 笔记本电脑设计展望 | 第33-39页 |
| ·新的输入输出技术的应用 | 第33-36页 |
| ·输入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5页 |
| ·输出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第35-36页 |
| ·新的系统和服务 | 第36-39页 |
| 第六章 设计实践—IC2.0 | 第39-58页 |
| ·设计简介 | 第39-40页 |
| ·研究方法 | 第40-43页 |
| ·感觉系统 | 第40-41页 |
| ·认知系统 | 第41-42页 |
| ·社会交互系统 | 第42-43页 |
| ·电话面试 | 第43-48页 |
| ·家 | 第44-45页 |
| ·学校 | 第45-46页 |
| ·公共场合 | 第46-47页 |
| ·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 ·概念产生 | 第48-57页 |
| ·分享镜头 | 第49-54页 |
| ·分享主题 | 第54-55页 |
| ·制作策略动画 | 第55-56页 |
| ·共享策略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 图表说明 | 第61-6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