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产流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流域产流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平原地区产流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平原地区产流模型的建立 | 第15-31页 |
·下垫面的分类 | 第15-16页 |
·产流相关理论 | 第16-22页 |
·包气带及其作用 | 第16页 |
·产流机制 | 第16-20页 |
·产流类型和产流模式 | 第20-22页 |
·产流模型结构 | 第22页 |
·蒸散发计算 | 第22-23页 |
·产流量计算 | 第23-31页 |
·蓄满产流 | 第23-24页 |
·超渗产流 | 第24-26页 |
·蓄满-超渗-蓄满耦合产流 | 第26-31页 |
第三章 产流模型在天津市北三河平原地区的应用 | 第31-58页 |
·天津市北三河平原地区概况 | 第31-34页 |
·产流区间的概化 | 第34-37页 |
·产流模型参数的率定 | 第37-43页 |
·各产流分区雨量站和蒸发站的选取 | 第37-41页 |
·产流模型参数的率定 | 第41-43页 |
·产流量的计算 | 第43-54页 |
·第8 产流分区产流量的计算 | 第43-47页 |
·其他9 个产流分区产流量的计算 | 第47-54页 |
·产流量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表 | 第65-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