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系统容灾和数据备份技术 | 第16-32页 |
·系统容灾技术 | 第16-22页 |
·容灾备份概述 | 第16-17页 |
·容灾等级的划分 | 第17-20页 |
·数据远程复制技术的选择 | 第20-22页 |
·数据备份技术 | 第22-31页 |
·数据备份的定义和类型 | 第22-26页 |
·数据备份系统的软硬件构成 | 第26-30页 |
·数据备份的性能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网络存储技术 | 第32-44页 |
·存储技术的分类 | 第32-33页 |
·DAS | 第33-35页 |
·NAS | 第35-37页 |
·SAN | 第37-40页 |
·DAS、NAS、SAN比较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SAN和NAS融合的无线电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 第44-70页 |
·需求分析和技术产品调研 | 第44-51页 |
·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现状 | 第44-46页 |
·备份中心业务需求分析 | 第46-47页 |
·SAN和NAS融合技术分析 | 第47-48页 |
·存储备份产品调研 | 第48-51页 |
·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 第51-52页 |
·方案建设目标 | 第51页 |
·方案设计原则 | 第51-52页 |
·容灾备份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和实施 | 第52-61页 |
·总体方案概述 | 第52-54页 |
·业务应用备份服务器的配置 | 第54-55页 |
·数据存储备份平台的构建 | 第55-58页 |
·方案实施过程 | 第58-61页 |
·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 第61-69页 |
·SAN/NAS网络运行情况 | 第61-64页 |
·存储备份情况 | 第64-65页 |
·实际容灾应用效果 | 第65-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总结 | 第70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