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组织培养与毛竹愈伤组织分化中基因表达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5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5-32页 |
·竹类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植物离体再生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 | 第31-32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展望 | 第32-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页 |
·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33-3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毛竹愈伤组织培养 | 第35-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材料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外植体灭菌与愈伤组织脱分化 | 第37页 |
·愈伤组织增殖培养 | 第37-38页 |
·毛竹高度脱分化愈伤组织增殖对2,4-D 的依赖 | 第38-39页 |
·毛竹有分化潜力愈伤组织的筛选 | 第39-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竹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42-43页 |
·紫色致密愈伤组织的获得与培养 | 第43页 |
·毛竹有分化潜力愈伤组织的获得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具分化潜力的毛竹愈伤组织基因表达的分析 | 第45-8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材料 | 第45页 |
·方法 | 第45-47页 |
·试验设计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87页 |
·芯片检测结果 | 第48-55页 |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55-76页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比较 | 第76-87页 |
·讨论 | 第87-89页 |
第四章 2,4-D 对毛竹愈伤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89-10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9-90页 |
·材料 | 第89页 |
·方法 | 第89-9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0-98页 |
·差异表达基因GO 分析 | 第90-92页 |
·细胞程序化死亡、逆境响应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92-98页 |
·讨论 | 第98-101页 |
·活性氧 | 第98-99页 |
·乙烯 | 第99页 |
·己糖激酶 | 第99-100页 |
·茉莉酸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孝顺竹组织培养研究 | 第101-10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2页 |
·材料 | 第101页 |
·方法 | 第101-10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4页 |
·2,4-D 对孝顺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孝顺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 | 第103页 |
·孝顺竹不定芽增殖培养 | 第103页 |
·孝顺竹不定芽生根培养 | 第103页 |
·孝顺竹白化苗增殖培养 | 第103页 |
·孝顺竹白化苗生根培养 | 第103-104页 |
·孝顺竹组培苗的特殊类型 | 第104页 |
·讨论 | 第104-107页 |
·孝顺竹组织培养特性 | 第104页 |
·组培苗花叶现象 | 第104-105页 |
·白化突变体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竹类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107-1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09页 |
·材料 | 第107页 |
·方法 | 第107-108页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108-10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4页 |
·空竹悬浮细胞系建立 | 第109-112页 |
·毛竹悬浮细胞系建立 | 第112-114页 |
·讨论 | 第114-116页 |
·悬浮细胞培养基中2,4-D 浓度 | 第114页 |
·悬浮培养方法通用性 | 第114-115页 |
·悬浮细胞固体培养 | 第115-11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结论 | 第116-117页 |
·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8页 |
作者简介 | 第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