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工业以太网的提出及发展 | 第13-14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4页 |
·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14-15页 |
·课题的实现意义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工业以太网PROFINET的标准概述 | 第17-27页 |
·PROFINET的概述 | 第17-20页 |
·PROFINET I/O | 第18-19页 |
·PROFINET CBA | 第19-20页 |
·PROFINET的拓扑结构 | 第20-21页 |
·PROFINET的通信 | 第21-24页 |
·PROFINET的可伸缩性 | 第21-22页 |
·PROFINET的实时性分析 | 第22-24页 |
·用于PROFINET的基于以太网的协议 | 第24-25页 |
·PROFINET相对于现场总线的优势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PROFINET I/O系统的硬件设计及实现 | 第27-43页 |
·系统架构的设计 | 第27页 |
·硬件平台的选型 | 第27-29页 |
·PROFINET I/O平台的硬件电路原理 | 第29-32页 |
·ARM7外围设备的硬件电路 | 第29-31页 |
·双口RAM数据转换设备 | 第31-32页 |
·通信接口的设计 | 第32-37页 |
·以太网接口 | 第32-34页 |
·RS232接口 | 第34-35页 |
·RS485接口 | 第35-36页 |
·CAN接口 | 第36-37页 |
·PROFIBUS-DP接口的硬件设计 | 第37-39页 |
·其他电路的设计 | 第39-42页 |
·电源电路 | 第39-40页 |
·复位电路 | 第40-41页 |
·JTAG接口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PROFINET I/O系统的软件开发 | 第43-69页 |
·软件流程的设计 | 第43-46页 |
·系统的初始化设计 | 第44-45页 |
·串口设备的初始化 | 第45-46页 |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设计 | 第46-57页 |
·Web服务器的任务构成 | 第46-48页 |
·以太网接口驱动的软件实现 | 第48-51页 |
·可精简TCP/IP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52页 |
·嵌入式多重网关接口(EGI)的设计 | 第52-57页 |
·握手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 第57-64页 |
·握手协议的定义 | 第57-60页 |
·双口RAM区的地址分配 | 第60-61页 |
·双口RAM区的读写操作 | 第61-64页 |
·PROFIBUS-DP接口的的程序实现 | 第64-65页 |
·MODBUS/TCP的程序实现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系统平台的测试 | 第69-75页 |
·测试实验平台的选择 | 第69页 |
·测试实验平台的搭建及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远程I/O设备与PC机通信 | 第69-71页 |
·远程I/O设备与西门子PLC通信 | 第71-72页 |
·测试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5-79页 |
·实验结论 | 第75-77页 |
·取得成果及存在问题 | 第77-78页 |
·课题展望 | 第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5-86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