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使用再生水的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再生水回用的现状 | 第7-10页 |
·OCs研究意义及影响植物挥发的因素 | 第10-13页 |
·再生水中含有对植物有害的物质 | 第13页 |
·再生水灌溉对植物发芽的影响 | 第13-14页 |
·再生水灌溉对草坪形态、生长的影响 | 第14页 |
·本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15-22页 |
·VOCs 的采集方法 | 第15-18页 |
·全空气采样法 | 第15-16页 |
·吸附剂吸附法 | 第16页 |
·低温捕集法 | 第16-18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18页 |
·分析仪器的选择 | 第18-20页 |
·数据采集方法 | 第20-21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再生水灌溉对3 种草VOCs 的影响 | 第22-40页 |
·再生水水质指标及测定 | 第22页 |
·种草VOCs 的测定 | 第22-24页 |
·植物种植 | 第22-23页 |
·采样方法 | 第23页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4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24-38页 |
·清水灌溉下三种草VOCS 分为7 大类峰面积比较 | 第29-30页 |
·三种草不同可挥发有机物随时间变化趋势讨论 | 第30-32页 |
·再生水灌溉下3 种草VOCs 影响的讨论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再生水灌溉下3 种草VOCs 对环境的影响 | 第35-37页 |
·土壤VOCs 测定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再生水灌溉对三种草光合作用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40-47页 |
·试验草坪的种植 | 第40页 |
·试验仪器与方法 | 第40页 |
·三种草再生水灌溉和清水灌溉下光响应曲线的讨论 | 第40-43页 |
·早熟禾清水与再生水灌溉下的光响应曲线比较 | 第40-41页 |
·高羊茅清水与再生水灌溉下的光响应曲线比较 | 第41页 |
·黑麦草清水与再生水灌溉下的光响应曲线比较 | 第41-42页 |
·三种草光响应曲线比较 | 第42-43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讨论 | 第43-46页 |
·再生水灌溉三种草对初始荧光Fo 的影响 | 第43-44页 |
·再生水灌溉对三种草光学效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再生水灌溉下对三种草非光化学萃灭qN 系数影响 | 第45页 |
·再生水灌溉下对三种草光化学萃灭qP 比较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