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形式化方法与时间自动机理论 | 第12-18页 |
·形式化方法 | 第12-14页 |
·形式化描述 | 第12-13页 |
·形式化验证 | 第13-14页 |
·时间自动机 | 第14-17页 |
·ω-有穷自动机 | 第14-15页 |
·时间语言 | 第15页 |
·时钟约束和时钟解释 | 第15-16页 |
·时间自动机的语法和语义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实时系统软件图形化设计模型 | 第18-32页 |
·实时系统软件图形化设计模型介绍 | 第18-19页 |
·实时系统软件图形化设计模型的对象和系统调用 | 第19-27页 |
·任务 | 第19-21页 |
·中断 | 第21-22页 |
·警报 | 第22-23页 |
·信号量 | 第23-24页 |
·邮箱、消息、消息池 | 第24-25页 |
·资源 | 第25-26页 |
·事件 | 第26-27页 |
·算法形式 | 第27-30页 |
·Forever | 第27页 |
·If-Then | 第27页 |
·While | 第27-28页 |
·Repeat | 第28页 |
·Switch and Case | 第28-29页 |
·Procedure | 第29-30页 |
·Insert command和Insert code | 第30页 |
·扩展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实时系统描述验证工具IF | 第32-48页 |
·IF简介 | 第32-39页 |
·体系结构 | 第32-34页 |
·IF表示 | 第34-36页 |
·IF的核心构件 | 第36-37页 |
·静态分析 | 第37-38页 |
·验证构件 | 第38-39页 |
·IF语义 | 第39-42页 |
·抽象句法 | 第39-40页 |
·操作句法:构型 | 第40-41页 |
·操作句法:转移 | 第41-42页 |
·IF句法 | 第42-46页 |
·结构 | 第42-43页 |
·行为 | 第43-44页 |
·数据 | 第44-46页 |
·外部 | 第46页 |
·IF和其他形式化语言 | 第46-47页 |
·SDL | 第46-47页 |
·LOTOS | 第47页 |
·PROMELA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实时软件图形化设计模型到IF的映射 | 第48-59页 |
·实时软件图形化设计模型的实时特征 | 第48页 |
·IF的实时特征 | 第48-49页 |
·实时多任务模型到IF的映射方法 | 第49页 |
·消息的映射规则 | 第49-50页 |
·邮箱的映射规则 | 第50-51页 |
·中断和报警的映射规则 | 第51页 |
·信号量的映射规则 | 第51-52页 |
·资源的映射规则 | 第52-53页 |
·过程到IF的映射 | 第53页 |
·算法形式到IF的映射 | 第53-54页 |
·任务的映射规则 | 第54-57页 |
·任务状态的映射 | 第55-56页 |
·任务状态转换的映射 | 第56-57页 |
·不匹配映射说明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实时软件图形化设计模型到IF映射的实现 | 第59-69页 |
·需求描述 | 第59-60页 |
·实时软件图形设计模型的建模 | 第60页 |
·实时软件图形设计模型到IF的映射 | 第60-67页 |
·主控任务的IF映射 | 第60-61页 |
·信号获取任务的IF映射 | 第61-62页 |
·监控任务的IF映射 | 第62-65页 |
·整个煤气管道采集系统的IF映射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七章 IF对实时软件图形化设计模型映射的验证 | 第69-78页 |
·静态分析 | 第69-73页 |
·活变量分析 | 第69-72页 |
·死代码清除 | 第72-73页 |
·模型探测与生成LTS | 第73-74页 |
·模型验证 | 第74-77页 |
·使用EVALUATOR验证 | 第74-75页 |
·使用ALDEBARAN验证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6-87页 |
附录B 参与基金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