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 1 引言 | 第14-23页 |
| ·本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14-15页 |
| ·学术背景 | 第14-15页 |
| ·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5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20-23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1-22页 |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2 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 ·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概念 | 第23-28页 |
| ·农业保险 | 第23-25页 |
| ·政策性农业保险 | 第25-28页 |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 ·农业保护理论 | 第28-30页 |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30页 |
|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30-31页 |
| ·公共品理论 | 第31-33页 |
| 3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33-43页 |
|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33-38页 |
| ·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兴起与停办 | 第33-34页 |
| ·改革开放以后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恢复 | 第34页 |
| ·新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尝试和发展 | 第34-38页 |
|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 | 第38-43页 |
|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 | 第38-41页 |
|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管理体制 | 第41页 |
|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 | 第41-42页 |
|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做法 | 第42-43页 |
| 4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分析 | 第43-51页 |
| ·数据资料来源与指标选择 | 第43-45页 |
| ·数据资料来源 | 第43页 |
| ·指标选择 | 第43-45页 |
| ·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估计 | 第45-49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 ·模型的检验与参数估计 | 第46-48页 |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 ·对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的测算 | 第49-51页 |
| 5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绩效评价 | 第51-60页 |
| ·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1-58页 |
| ·指标的选择与赋值 | 第51-52页 |
| ·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2页 |
| ·因子的分析与命名 | 第52-56页 |
| ·指标的赋权 | 第56-58页 |
|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的实证评价结果 | 第58-60页 |
| 6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60-66页 |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较窄 | 第60页 |
| ·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较低 | 第60-61页 |
| ·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 | 第61-62页 |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较低 | 第62页 |
| ·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识程度较低 | 第62-63页 |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较小 | 第63页 |
| ·政策性农业保险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保障 | 第63-66页 |
| 7 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经验与启示 | 第66-82页 |
| ·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经验与启示 | 第66-73页 |
| ·美国、加拿大——政府主导参与型保险模式 | 第66-68页 |
| ·日本——政府资助下的相互会社模式 | 第68-69页 |
| ·菲律宾等亚洲发展中国家——政府重点选择扶持模式 | 第69-71页 |
| ·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比较 | 第71-72页 |
| ·国外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启示 | 第72-73页 |
| ·国内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经验与启示 | 第73-82页 |
| ·上海安信——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模式 | 第73-75页 |
| ·新疆建设兵团——联办共保模式 | 第75页 |
| ·吉林安华——以险养险模式 | 第75-77页 |
| ·浙江——共保体模式 | 第77-79页 |
| ·四川安盟——外资试点模式 | 第79页 |
| ·国内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比较 | 第79-81页 |
| ·国内农业保险实践对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启示 | 第81-82页 |
| 8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设计 | 第82-91页 |
|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 第82-84页 |
|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目标 | 第82页 |
|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原则 | 第82-84页 |
| ·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具体架构 | 第84-91页 |
| ·具体模式 | 第84-85页 |
| ·组织制度 | 第85-86页 |
| ·财政补贴制度 | 第86页 |
| ·金融支持制度 | 第86-87页 |
| ·风险分散转移制度 | 第87-89页 |
| ·监管制度 | 第89-91页 |
| 9 建立完善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91-97页 |
| ·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 | 第91-93页 |
| ·设立农业风险管理机构 | 第93页 |
| ·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 | 第93-94页 |
|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 | 第94-95页 |
| ·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 | 第95-96页 |
|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普及 | 第96-97页 |
| 10 结论 | 第97-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9页 |
| 附录 | 第109-11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