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婚姻法论文

探望权制度的审思与完善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引言第8-9页
1 探望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及价值分析第9-20页
   ·探望权的概念及其特征第9-11页
     ·探望权体现婚姻关系解除后的亲权第10页
     ·探望权主体的特定性第10页
     ·探望权内容的非财产性第10-11页
     ·探望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第11页
   ·探望权的性质第11-14页
     ·探望权性质之争第11-13页
     ·探望权兼有权利与义务性质的合理性分析第13-14页
   ·探望权制度遵循实现"子女最大利益原则"第14-18页
     ·"子女最大利益原则"的渊源第15页
     ·"子女最大利益原则"的内涵与判断标准第15-17页
     ·"子女最大利益优先原则"是探望一权制度设立的首要考虑因素第17-18页
   ·探望权制度的价值第18-20页
     ·探望权制度的立法价值第18-19页
     ·探望权制度的实践价值第19-20页
2 中外探望权制度比较研究第20-30页
   ·境外探望权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0-22页
   ·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2-23页
   ·中外探望权制度之比较分析第23-30页
     ·关于立法规定探望权的出发点第23-25页
     ·关于探望权的主体研究第25-26页
     ·关于探望权的内容第26-27页
     ·关于探望权的中止第27-28页
     ·关于探望权的执行第28-30页
3 我国探望权制度司法实践的困境第30-35页
   ·探望权主体界定过于狭窄第30页
   ·探望权的适用范围过于单一第30-31页
   ·探望权内容规定不明确第31-32页
     ·探望权权利、义务内容不明确第31页
     ·探望权的权利义务不统一第31-32页
     ·探望权的限制规定不明确第32页
   ·探望权的中止的法定事由过于简单、笼统第32-33页
   ·探望权的强制措施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第33-35页
     ·对探望权判决的强制执行不利于被探望子女的身心健康第33页
     ·在探望权强制执行的法律设置上,协助执行义务界定不够明确第33页
     ·对子女探望权判决的执行难度大,效果不佳第33-35页
4 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第35-44页
   ·扩大探望权权利主体范围第35-37页
     ·应明确未成年子女也可作为探望权之权利主体第35页
     ·应将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探望权之权利主体第35-36页
     ·无效婚姻、被撤销婚姻或非法同居关系父母对子女探望权问题第36-37页
     ·对其他产生探望权情形的主体规制第37页
   ·明确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和中止事由第37-39页
   ·健全保障探望权运行的法律机制第39-41页
     ·借鉴域外经验,确定探望权协助执行制度第40-41页
     ·规定探望权受阻可成为变更抚养关系的法定诉讼理由第41页
     ·正确适用刑法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第41页
   ·完善探望权制度的诉讼程序第41-44页
     ·完善程序事项,将探望权制度列为——非诉案件,适用特殊程序第42页
     ·确立探望权侵权之诉,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治理--基于职业搜寻的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