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一 新型分子佐剂C3d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 C3d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3-14页 |
·C3d的分子结构 | 第13-14页 |
·C3d的天然受体CR2 | 第14页 |
2 C3d分子对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 第14-16页 |
·对胸腺依赖性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 | 第14-16页 |
·对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 | 第16页 |
·对抗独特型疫苗的免疫原性的影响 | 第16页 |
·对免疫应答类型转变的影响 | 第16页 |
3 C3d分子对免疫应答的负调节作用 | 第16-17页 |
4 C3d分子的可能作用机制 | 第17-18页 |
·促进CR2+细胞对与C3d偶联抗原的摄取 | 第17页 |
·利于抗原向次级淋巴组织的运输 | 第17-18页 |
·促进膜分子B7的表达 | 第18页 |
·降低B细胞的活化阈值 | 第18页 |
·利于生发中心的形成 | 第18页 |
·促进抗体亲和力成熟和记忆性B淋巴细胞的形成 | 第18页 |
5 小结 | 第18-19页 |
二 肠炎沙门氏菌菌毛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1 菌毛的形态结构 | 第20页 |
2 菌毛的类型及特征 | 第20-22页 |
·Ⅰ型菌毛 | 第20-21页 |
·Ⅱ型菌毛 | 第21页 |
·Ⅲ型菌毛 | 第21页 |
·Ⅳ型菌毛 | 第21页 |
·SEF14和SEF18菌毛 | 第21-22页 |
3 Ⅰ型菌毛的结构基因 | 第22页 |
4 菌毛在沙门氏菌致病中的作用 | 第22页 |
5 菌毛的功能 | 第22-23页 |
6 小结 | 第23-24页 |
研究一、不同拷贝mC3d与肠炎沙门氏菌Ⅰ型菌毛fimA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蛋白的表达 | 第24-42页 |
1 材料 | 第26-28页 |
·菌种与载体 | 第26-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寡核苷酸引物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2 方法 | 第28-35页 |
·fimA的克隆与鉴定 | 第28-31页 |
·不同拷贝mC3d的获取 | 第31-32页 |
·含不同拷贝mC3d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2-33页 |
·含不同拷贝mC3d的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33-35页 |
3 结果 | 第35-40页 |
·fimA的克隆与鉴定 | 第35-36页 |
·不同拷贝mC3d的获取 | 第36-37页 |
·含不同拷贝mC3d重组质粒的克隆 | 第37页 |
·含不同拷贝mC3d的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37-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研究二、mC3d对FimA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 | 第42-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动物和菌株 | 第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4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4-45页 |
2 方法 | 第45-47页 |
·动物免疫 | 第45页 |
·免疫抗原的制备 | 第45页 |
·试验动物分组 | 第45页 |
·免疫程序 | 第45页 |
·间接ELISA最佳抗原包被量和血清稀释度的选择 | 第45-46页 |
·间接ELISA检测 | 第46页 |
·攻毒保护实验 | 第46-47页 |
3 结果 | 第47-52页 |
·间接ELISA最佳抗原包被量和血清稀释度的选择 | 第47页 |
·动物免疫试验结果 | 第47-50页 |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 第50-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