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序言 | 第7-12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理论意义 | 第7页 |
·现实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关于文化与民间信仰之间关系研究 | 第8-9页 |
·民族宗教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关系问题 | 第9-10页 |
·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 第10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文章的创新和不足 | 第11-12页 |
2 罗溪瑶族乡历史、民族及其民间信仰状况概述 | 第12-19页 |
·罗溪瑶族乡的社会概况 | 第12页 |
·瑶族的历史、迁徙与民族的融合 | 第12-13页 |
·罗溪瑶族乡民间信仰历史状况 | 第13-19页 |
·原始宗教信仰 | 第13-17页 |
·道教信仰 | 第17页 |
·佛教信仰 | 第17-19页 |
3 罗溪瑶族乡民间信仰现状及特征 | 第19-30页 |
·罗溪瑶族乡民间信仰现状 | 第19-22页 |
·祭祀仪式折射出原始宗教信仰 | 第19-20页 |
·民间信仰融入民间习俗 | 第20-21页 |
·禁忌凸显出原始宗教信仰 | 第21页 |
·道巫相互结合汇入民间信仰 | 第21-22页 |
·庙庵重建,佛教重播 | 第22页 |
·罗溪瑶族乡民间信仰特征 | 第22-30页 |
·信仰意识的原始性和共同性 | 第23页 |
·信仰对象的多元融合性 | 第23-24页 |
·信仰特征的民俗性和地域性 | 第24-27页 |
·信仰文化的传承性和吸收融合性 | 第27-28页 |
·民间信仰弥散性和统一性 | 第28-30页 |
4 民间信仰对罗溪瑶族乡社会影响的个案分析 | 第30-41页 |
·民间信仰对罗溪瑶族乡社会的正面影响 | 第30-36页 |
·对罗溪瑶族乡民族文化的整合作用 | 第30-31页 |
·对宗族的认同和以血缘为纽带家庭的巩固作用 | 第31-33页 |
·对经济生活的调适作用 | 第33-34页 |
·对罗溪瑶族乡农村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 | 第34-36页 |
·罗溪瑶族乡信仰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36-41页 |
·人们精神生活匮乏,在民间信仰中寻求心灵的抚慰 | 第36-37页 |
·民间信仰功利色彩浓厚,一定程度束缚了人们思想 | 第37页 |
·信仰活动商业化和外来宗教人士活动金钱化的负面影响 | 第37-38页 |
·基层缺乏民间信仰活动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专业人才 | 第38-39页 |
·西方宗教的边缘化渗透和邪教的窥视 | 第39-41页 |
5 民间信仰与罗溪瑶族乡和谐新农村建设 | 第41-46页 |
·充分利用民间信仰中的合理因素,推动瑶乡和谐新农村建设 | 第41-42页 |
·改造民间信仰现状存在的问题,适应瑶乡和谐新农村建设 | 第42-46页 |
·发展瑶乡经济和健全农村保障体系,减弱民间信仰的作用 | 第42-43页 |
·发挥民间信仰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瑶乡新农村文化建设 | 第43页 |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管理民间信仰的业务水平 | 第43-44页 |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民间信仰活动 | 第44页 |
·转化民间信仰中消极因素,引导与瑶乡和谐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