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调神解郁法针刺治疗郁证(肝气郁结)的临床观察

缩略语表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8-9页
文献综述第9-31页
 一.郁证的历史发展第9-27页
  1."郁"的含义第9页
  2."神"的含义第9-10页
   ·神为天地万物之主宰第9页
   ·神为自然界运动变化及其规律第9-10页
   ·神为动物之生命力及生命活动的现象第10页
   ·神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第10页
  3. 脑神调控系统第10-12页
   ·脑神第10页
   ·心神第10页
   ·五脏神第10-11页
   ·脑神与心神的关系第11页
   ·脑神与五脏神的关系第11页
   ·心神与五脏神的关系第11-12页
  4.古代郁证文献记载第12-16页
  5.现代郁证文献记载第16-27页
   ·针灸治疗第16-19页
   ·中药治疗第19-22页
     ·基础方加减第19-20页
     ·辩证分型治疗第20-22页
   ·针药合用治疗第22-23页
   ·其他方法治疗第23-26页
   ·基础研究第26-27页
   ·证候标准化研究第27页
 二.郁证鉴别第27-28页
  1 与痴呆鉴别第27-28页
  2 与癫狂症鉴别第28页
  3 与喉痹鉴别第28页
 三.中西医学的交汇第28-31页
临床观察第31-41页
 一.临床观察流程图第31-32页
 二.观察对象第32-35页
  1.病例来源第32页
  2.病例选择第32页
  3.诊断依据及标准第32-33页
   ·西医第32-33页
   ·中医第33页
  4.病情评价标准第33-34页
   ·HAMD量表第33页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第33-34页
   ·症状分级第34页
     ·HAMD总分分级第34页
     ·中医症状分级第34页
  5.实验病例标准第34-35页
   ·纳入标准第34页
   ·排除标准第34-35页
   ·脱落及剔除标准第35页
 三.试验方法第35-36页
  1.遵循随机、对照原则第35页
  2.治疗方法第35-36页
  3.疗程第36页
 四.观测指标第36页
  1.疗效性观察第36页
  2. 不良反应观测第36页
 五.疗效判定标准第36-37页
 六.统计方法第37页
 七.结果第37-40页
  1.一般资料的可比性第37页
  2.结果第37-40页
   ·总疗效第37-38页
   ·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第38-40页
   ·不良反应第40页
 八.小结第40-41页
讨论第41-47页
 1.调神解郁法针刺治疗郁证效果好第41页
 2.调神解郁法第41-42页
 3.选穴处方原理第42-43页
 4.针刺手法是取效的关键第43-44页
 5.预后第44页
 6.现代研究机理试述第44-46页
 7.不足与展望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第53-59页
个人简历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足运感区为主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