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国生态外交探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20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9-14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9-12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2-13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4-18页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4-16页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6-18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8-20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8页
     ·本文的主要技术路线第18-19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19-20页
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外交理论渊源第20-31页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第20-22页
     ·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第20-21页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第21页
     ·墨家"节用非攻"思想第21-22页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第22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第22-24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生态观第22-23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生态观第23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学说的生态观第23-24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第24页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第24-28页
     ·以卢卡奇、柯尔施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第25页
     ·以马尔库塞、施密特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第25-26页
     ·以本阿格尔、詹姆斯奥康纳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第26-27页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第27-28页
   ·西方生态政治理论第28-29页
     ·绿色政治学理论第28-29页
     ·生态安全理论第29页
     ·西方生态政治理论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3 中国生态外交的产生与发展第31-44页
   ·生态外交的基本概念第31-32页
     ·生态外交的界定第31-32页
     ·生态外交的分类第32页
   ·中国生态外交的沿革第32-39页
     ·中国生态外交的开端第32-34页
     ·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的中国生态外交第34-39页
   ·生态文明建设中中国生态外交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第39-43页
     ·中国生态外交应对舆论压力第39-40页
     ·中国生态外交承担减排责任第40-41页
     ·中国生态外交抵制转移排放第41-42页
     ·中国生态外交争取技术支持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国外生态外交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第44-48页
   ·美国生态外交第44-45页
   ·欧盟生态外交第45-46页
   ·印度生态外交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5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国生态外交展望第48-55页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生态文明理论第48-49页
     ·建设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是党的创新第48页
     ·科学发展观为生态外交指明了方向第48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开辟了生态外交发展的新境界第48-49页
   ·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生态外交原则第49-52页
     ·中国生态外交以构建和谐世界为努力方向第49-50页
     ·中国生态外交以抵制生态殖民主义为重要任务第50-51页
     ·中国生态外交以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途径第51-52页
     ·中国生态外交以建立国际生态新秩序为目标第52页
   ·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第52-54页
     ·倡导联合国的协调作用第52-53页
     ·推动非政府环保组织的自身建设第53-54页
     ·完善跨国公司的准入制度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