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论文

雷公藤多苷的提取分离及其微粉化制备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2页
   ·雷公藤简介第11页
   ·雷公藤化学成分第11-15页
     ·生物碱第12页
     ·倍半萜类第12-13页
     ·二萜类第13-14页
     ·三萜类第14-15页
   ·雷公藤药理作用第15-17页
     ·抗炎作用第15页
     ·抗菌作用第15-16页
     ·免疫作用第16页
     ·抗肿瘤作用第16页
     ·抗生育作用第16-17页
     ·神经组织保护作用第17页
   ·雷公藤的临床应用第17页
   ·毒副作用第17页
   ·雷公藤多苷及雷公藤甲素的测定方法第17-18页
     ·比色法第17-18页
     ·薄层色谱法第18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8页
   ·微粉化药物的特点及制备方法第18-20页
     ·微粉化药物的特点第18页
     ·微粉化药物的制备方法第18-20页
   ·超临界微粉的分析方法第20-21页
     ·扫描电镜对形貌和粒径观测第20页
     ·热重量分析法第20-21页
     ·外光谱分析法第21页
     ·x射线衍射分析法第21页
   ·本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21-22页
     ·课题的提出第21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2页
2 雷公藤多苷及雷公藤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2-28页
   ·雷公藤多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2-25页
     ·材料第22页
     ·仪器第22页
     ·实验方法第22-24页
     ·方法评价第24页
     ·结果与讨论第24-25页
   ·雷公藤甲素的测定方法第25-27页
     ·材料第25页
     ·仪器第25页
     ·实验方法第25-26页
     ·方法评价第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加压溶剂法提取雷公藤多苷第28-37页
   ·材料与仪器第28-29页
     ·实验仪器第28页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28页
     ·实验装置第28-29页
   ·实验方法第29-31页
     ·加压溶剂提取过程第29页
     ·单因素试验第29-30页
     ·工艺优化实验第30-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5页
     ·单因素实验第31-32页
     ·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第32-35页
     ·雷公藤多苷提取工艺响应面分析结果验证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4 加压溶剂提取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的比较第37-43页
   ·传统工艺路线第37-38页
     ·醇提水沉法第37页
     ·水提醇沉法第37页
     ·醇提乙酸乙酯萃取法第37-38页
   ·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原料来源及预处理第38页
     ·试剂来源及规格第38页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8-39页
   ·实验方法第39-40页
     ·含量测定方法第39页
     ·实验步骤第39-40页
     ·溶液处理第40页
   ·实验结果第40-42页
     ·雷公藤多苷的比较第40页
     ·雷公藤多苷中雷公藤甲素的比较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微粉化雷公藤多苷粉体第43-50页
   ·材料与仪器第43-44页
     ·试剂第43页
     ·实验仪器第43-44页
   ·实验方法第44-46页
     ·微粉化制备原理第44页
     ·雷公藤多苷超微粉的制备过程第44页
     ·实验指标确定第44页
     ·实验因素确定第44-45页
     ·交试验设计第45-46页
   ·实验结果第46-49页
     ·正交实验结果第46-47页
     ·正交设计方差及回归方程分析第47-49页
   ·本章小节第49-50页
6 雷公藤多苷粉体的性能表征第50-62页
   ·粒子粒径测定和形态表征第50-51页
     ·形貌和粒径观测第50页
     ·FTIR测试第50页
     ·x射线衍射测试第50页
     ·热重曲线分析第50-51页
     ·溶解度测试第51页
   ·实验结果第51-61页
     ·扫描电镜结果第51-56页
     ·FTIR图谱第56-57页
     ·X光衍射图分析第57-58页
     ·热重曲线分析第58-60页
     ·溶解度实验结果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伐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土壤和枯落物功能影响
下一篇:从顺应论角度看口译中的选择与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