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走向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绪论第9-14页
 (一)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成果第11-12页
  1. 概念的界定第11-12页
  2. 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12页
  3.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的具体方法第12页
 (三)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2-14页
一、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第14-27页
 (一) 理论依据第14-16页
  1. 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第14页
  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学说第14-15页
  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15-16页
 (二) 生活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20页
  1. 生活的阐释第16-17页
  2. 思想政治教育第17-20页
 (三) 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活的实质第20-25页
  1. 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渊源第20-21页
  2. 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21-23页
  3. 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第23-25页
 (四) 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活遵循的原则第25-27页
  1. 平等互动原则第26页
  2. 沟通理解原则第26页
  3. 贴近生活原则第26-27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的困境及原因分析第27-34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的困境第27-31页
  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偏离了生活第27-28页
  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背离了生活第28-29页
  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脱离了生活第29-30页
  4.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疏离了生活第30-31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的原因分析第31-34页
  1. 历史原因第31-32页
  2. 现实原因第32-34页
三、走向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第34-41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教育理念第34-35页
  1. 形成主体间性的师生观第34-35页
  2. 营造真实的情境第35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立足生活第35-37页
  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注重层次性第35-36页
  2. 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注重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第36页
  3. 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标注重个体差异性第36-37页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内容联系生活第37-38页
  1. 取材生活第37页
  2. “知行”并重第37-38页
 (四) 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教育方法第38-39页
  1. 注重体验第38页
  2. 理解对话第38-39页
  3. 合作学习第39页
 (五) 思想政治教育要调整评价模式第39-41页
  1. 在生活中进行第39-40页
  2. 评价多元化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录第44-45页
后记第45-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美国高校德育探讨及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