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孝道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5页 |
|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 ·转型时期农村孝道构建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 第9-10页 |
| ·转型时期孝道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性 | 第10-12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新意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本课题的新意 | 第12-13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田野调查法 | 第13页 |
| ·个案分析法 | 第13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孝道的缺失状态及原因分析 | 第15-25页 |
|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孝道的缺失现状 | 第15-19页 |
| ·远游无方,老无所养 | 第15-16页 |
| ·重幼轻老,人伦失衡 | 第16-17页 |
| ·重智轻德,孝道滑坡 | 第17-18页 |
| ·评价弱化,环境堪忧 | 第18-19页 |
|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孝道缺失的主要原因 | 第19-25页 |
| ·社会因素 | 第19-20页 |
| ·经济因素 | 第20-22页 |
| ·文化因素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构建转型时期农村孝道的可能性与主要内容 | 第25-35页 |
| ·转型期农村孝道构建的可能性分析 | 第25-27页 |
| ·传统孝道的精华具有历史继承性 | 第25-26页 |
| ·农民对孝观念合理因素普遍认同 | 第26-27页 |
|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利环境 | 第27页 |
|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孝道的主要内容 | 第27-35页 |
| ·核心价值体系下的荣辱观念 | 第28-29页 |
| ·远游有方背景下的老有所养 | 第29-30页 |
| ·人伦平等基础上的长幼有序 | 第30-31页 |
| ·责任伦理原则下的孝道教育 | 第31-32页 |
| ·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道德评价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构建转型时期农村孝道的主要原则和有效途径 | 第35-49页 |
| ·构建转型时期农村孝道的主要原则 | 第35-39页 |
| ·转型时期农村孝道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 | 第35-36页 |
| ·转型时期农村孝道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 第36页 |
| ·转型时期农村孝道要与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 | 第36-38页 |
| ·转型时期农村孝道要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承接 | 第38-39页 |
| ·构建转型时期农村孝道的有效途径 | 第39-49页 |
| ·法制约束 | 第39-40页 |
| ·村规民约 | 第40-41页 |
| ·道德舆论 | 第41-42页 |
| ·孝道教育 | 第42-45页 |
| ·自身修养 | 第45-49页 |
| 结语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附录 | 第55-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