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索塔锚固区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页 |
·斜拉桥的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 第9-12页 |
·斜拉桥的总体布置 | 第9-10页 |
·斜拉桥的结构体系 | 第10-12页 |
·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锚固构造形式 | 第12-15页 |
·斜拉索与钢索塔的锚固 | 第12-13页 |
·斜拉索与混凝土索塔的锚固 | 第13-15页 |
·索塔锚固区受力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论文背景 | 第16-18页 |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概况 | 第16-17页 |
·模型试验研究的必要性及试验目的 | 第17-1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索塔锚固区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 | 第19-23页 |
·引言 | 第19页 |
·索力在索塔锚固区的传力机理分析 | 第19-20页 |
·索塔锚固区节段模型的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试验模型的截取 | 第20-21页 |
·索力的模拟 | 第21页 |
·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模型的设计制作及试验方案 | 第23-30页 |
·引言 | 第23页 |
·相似理论 | 第23-25页 |
·相似的概念 | 第23页 |
·相似定理 | 第23-25页 |
·试验模型的设计 | 第25-27页 |
·模型相似准则 | 第25页 |
·模型的尺寸与材料 | 第25-27页 |
·试验模型的制作 | 第27-28页 |
·试验方案 | 第28-29页 |
·加载装置的设计 | 第28-29页 |
·试验工况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试验模型有限元分析 | 第30-41页 |
·引言 | 第30页 |
·有限元模拟方法 | 第30-31页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30页 |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30-31页 |
·边界条件及荷载 | 第31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31-38页 |
·钢锚箱变形结果 | 第31-32页 |
·钢锚箱应力 | 第32-36页 |
·索塔应力 | 第36-38页 |
·试验模型与实桥计算结果比较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模型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41-69页 |
·试验概况 | 第41-44页 |
·测点布置 | 第41-43页 |
·模型安装 | 第43-44页 |
·测试内容 | 第44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58页 |
·平面应力与应变关系 | 第44-46页 |
·各板件应力实测值 | 第46-49页 |
·各板件应力分析 | 第49-55页 |
·两种工况应力结果比较 | 第55-57页 |
·应力发展历程分析 | 第57-58页 |
·试验实测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 | 第58-66页 |
·各板件连接焊缝的疲劳强度及承载力检算 | 第66-67页 |
·概述 | 第66页 |
·疲劳强度检算 | 第66-67页 |
·承载力检算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要的科研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