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宋诗话“语言意识”的形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宋代社会文化概观 | 第9-10页 |
二、诗与禅 | 第10-11页 |
三、禅与诗话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引禅入"诗话"与云门宗的兴起 | 第13-24页 |
第一节 宋代云门宗的发展与源流 | 第13-16页 |
一、雪窦重显与"云门中兴" | 第14-15页 |
二、云门禅师与宋代诗人的交往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叶梦得的"以禅喻诗" | 第16-19页 |
一、"一字关"与"三句话" | 第17-18页 |
二、《石林诗话》的"三种语"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活句"与"透脱" | 第19-24页 |
一、"活句"与"活法" | 第20-21页 |
二、杨万里的"透脱"说 | 第21-24页 |
第二章 重视"句法"的倾向与"文字禅"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宋代临济宗黄龙派的发展与源流 | 第24-28页 |
一、北宋临济宗的振兴 | 第25-26页 |
二、惠洪与文字禅 | 第26-27页 |
三、临济禅师与北宋诗人的交往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从"宗眼"到"句中眼" | 第28-30页 |
一、从法眼宗的"宗眼"到克勤的"句中有眼" | 第28-29页 |
二、范温与《潜溪诗眼》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对具体"句法"的探究 | 第30-36页 |
一、锻炼字句——"点铁成金" | 第31-32页 |
二、"夺胎"和"换骨" | 第32-34页 |
三、"反常合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不言而言"的机锋——诗歌语言的特性 | 第36-47页 |
第一节 宋代"默照禅"与"看话禅"的对立 | 第36-40页 |
一、宏智正觉与"默照禅" | 第37-38页 |
二、大慧宗杲与"看话禅" | 第38-39页 |
三、"看话禅"对"默照禅"与"文字禅"的批判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默中有句" | 第40-43页 |
一、"默照"和"寂默" | 第41-42页 |
二、"羚羊挂角"和"不落言荃" | 第42-43页 |
第三节 "话"中的语言意识 | 第43-47页 |
一、有"机锋"的"话" | 第43-45页 |
二、所谓"参"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附表 | 第49-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