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以承德市L村为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一. 导论 | 第12-22页 |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2、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二) 留守妇女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三) 论文的思路及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2、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1、个案研究法 | 第19-20页 |
| 2、资料收集方法 | 第20-21页 |
| (五) 研究的目标及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 1、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21页 |
| 2、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 二. 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 | 第22-32页 |
| (一) 留守妇女个人基本情况 | 第22页 |
| (二) 经济生活 | 第22-24页 |
| 1、农业生产活动 | 第22-23页 |
| 2、家庭养殖业 | 第23页 |
| 3、其它收入来源 | 第23页 |
| 4、留守妇女的日常消费状况 | 第23-24页 |
| (三) 社会生活 | 第24-26页 |
| 1、留守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状况 | 第24-25页 |
| 2、留守妇女的社会交往情况 | 第25-26页 |
| (四) 家庭生活 | 第26-30页 |
| 1、留守妇女的婚姻状况 | 第26-27页 |
| 2、留守妇女的家庭权利与地位 | 第27-28页 |
| 3、留守妇女与孩子教育 | 第28-29页 |
| 4、留守妇女与老人照料 | 第29-30页 |
| (五) 文化及精神生活 | 第30-32页 |
| 1、留守妇女的闲暇时间 | 第30页 |
| 2、留守妇女的文化及精神生活安排 | 第30-32页 |
| 三. 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2-39页 |
| (一) 经济层面 | 第32-34页 |
| 1、经济收入低,致富能力弱 | 第32-33页 |
| 2、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中面临困难 | 第33-34页 |
| 3、留守妇女发展特色产业方面面临困难 | 第34页 |
| (二) 社会生活层面 | 第34-36页 |
| 1、参与公共事务程度低,兴趣不高 | 第34-35页 |
| 2、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狭窄 | 第35页 |
| 3、影响因素思考 | 第35-36页 |
| (三) 家庭生活层面 | 第36-37页 |
| 1、分居模式对夫妻感情存在不利影响 | 第36页 |
| 2、留守妇女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困难 | 第36-37页 |
| 3、留守妇女的家庭负担沉重 | 第37页 |
| 4、留守妇女在赡养老人方面面临的问题 | 第37页 |
| (四) 文化及精神层面 | 第37-39页 |
| 1、休闲时间较少 | 第37-38页 |
| 2、文化及精神生活的质量不高 | 第38页 |
| 3、文化资源和设施较少 | 第38-39页 |
| 四. 留守妇女问题的思考 | 第39-44页 |
| (一) 留守妇女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不同步的结果 | 第39-41页 |
|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第39页 |
| 2、户籍制度 | 第39-41页 |
| (二) 解决留守妇女面临问题的方向 | 第41-44页 |
| 1、农业现代化 | 第41-42页 |
| 2、城镇化 | 第42-44页 |
| 五. 促进留守妇女发展的对策 | 第44-49页 |
| (一) 总体思路 | 第44页 |
| (二) 具体措施 | 第44-49页 |
| 1、政府 | 第44-46页 |
| 2、非政府组织 | 第46页 |
| 3、农村社区 | 第46-47页 |
| 4、留守妇女自身 | 第47-49页 |
| 六. 结束语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