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路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4)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 本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行政问责的概念 | 第14-15页 |
·公民问责的概念 | 第15-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民主政治理论 | 第17-19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1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1-22页 |
2 国外公民问责的方式及经验启示 | 第22-30页 |
·国外公民参与问责的方式 | 第22-29页 |
·民意调查 | 第22-23页 |
·听证 | 第23-24页 |
·利益集团压力 | 第24-27页 |
·诉讼 | 第27-29页 |
·对我国构建公民问责路径的有益借鉴 | 第29-30页 |
3 我国公民问责的现有路径 | 第30-36页 |
·制度路径 | 第30-33页 |
·信访和举报 | 第30-31页 |
·行政复议 | 第31-32页 |
·行政诉讼 | 第32-33页 |
·非制度路径——社会舆论监督 | 第33-36页 |
4 对我国公民问责路径的实效性分析 | 第36-44页 |
·对现有路径的实效分析 | 第36-37页 |
·阻抑现有路径发挥实效的因素分析 | 第37-44页 |
·公民问责的对象和范围不明确 | 第38-39页 |
·信息公开机制的缺失 | 第39-40页 |
·公民问责缺乏配套的程序机制 | 第40-41页 |
·公民问责缺乏配套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 第41页 |
·公民问责的路径匮乏 | 第41-42页 |
·公民的问责意识薄弱 | 第42-44页 |
5 提高公民参与行政问责有效性的对策 | 第44-55页 |
·提高公民问责有效性的制度基础 | 第44-50页 |
·明确公民问责的对象和范围 | 第44-45页 |
·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 第45-46页 |
·健全公民问责的程序机制 | 第46-47页 |
·制定与公民问责配套的绩效评估机制 | 第47-48页 |
·完善公民问责的路径 | 第48页 |
·重塑公民问责文化 | 第48-50页 |
·路径创新 | 第50-55页 |
·行政公益诉讼路径 | 第50-52页 |
·听证路径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