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情境下EPC信任型合同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各地政策文件密集发布将助力工程总承包模式加速发展第10页
        1.1.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需要合同双方构建信任型的合同框架第10-11页
        1.1.3 我国低信任度的市场环境与高信任度的EPC模式不匹配第11页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1.2.1 现实问题发现第11-12页
        1.2.2 科学问题凝练第12-13页
        1.2.3 关键问题解构第13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4-16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6-26页
    2.1 信任相关研究概述第16-20页
        2.1.1 项目治理理论的概述第16-17页
        2.1.2 信任的产生及其演化第17-20页
    2.2 关于资格预审的文献综述第20-22页
        2.2.1 资格预审的相关概念第20-21页
        2.2.2 资格预审的评价方法第21-22页
    2.3 关于功能要求的文献综述第22-24页
        2.3.1 功能要求的相关概念第22-23页
        2.3.2 多层次项目清单研究第23-24页
    2.4 文献评述及启示第24-26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6-30页
    3.1 研究对象界定第26页
    3.2 EPC信任型合同核心要素识别研究第26-27页
        3.2.1 研究逻辑第26-27页
        3.2.2 研究方法第27页
    3.3 EPC项目资格预审指标的设置研究第27-28页
        3.3.1 研究逻辑第27-28页
        3.3.2 研究方法第28页
    3.4 EPC项目业主功能要求结构化研究第28-30页
        3.4.1 研究逻辑第28-29页
        3.4.2 研究方法第29-30页
第四章 EPC信任型合同的核心要素识别及初始信任产生的前因第30-57页
    4.1 基于国内外EPC模式常用合同范本的对比分析第30-47页
        4.1.1 合同功能与条款的匹配第30-34页
        4.1.2 风险分担条款对比分析第34-39页
        4.1.3 工作程序条款对比分析第39-45页
        4.1.4 工作责任条款对比分析第45-46页
        4.1.5 国内外EPC模式常用合同范本的对比结论第46-47页
    4.2 信任型合同条款设置建议第47-53页
        4.2.1 建立“互信合作”团队组织架构第47-49页
        4.2.2 构建适宜的合理风险分担机制第49-50页
        4.2.3 引进早期警告与补偿事件程序第50-51页
        4.2.4 建立行之有效的争端处理机制第51-53页
    4.3 基于初始信任的EPC信任型合同框架构建第53-56页
        4.3.1 初始信任对合同双方关系的促进作用第53-55页
        4.3.2 工程总承包项目初始信任产生的基础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基于资格预审指标体系设置的EPC信任型合同的制度保障第57-75页
    5.1 投标人的可信任特征分析第57-58页
    5.2 工程总承包项目资格预审指标选取第58-69页
        5.2.1 工程总承包项目资格预审初始指标选取第58-62页
        5.2.2 基于投标人可信任特征的指标集的建立第62-63页
        5.2.3 工程总承包项目资格预审指标权重设置第63-69页
    5.3 基于AHP-模糊TOPSIS法的可信任承包商选择模型第69-74页
        5.3.1 模型构建第70-71页
        5.3.2 算例分析第71-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基于业主功能要求结构化的EPC信任型合同的技术保障第75-105页
    6.1 业主功能要求转化的总体策划第75-77页
        6.1.1 基于文本分析的业主功能需求识别第75-76页
        6.1.2 基于QFD展开的业主功能要求转化第76-77页
    6.2 业主功能要求识别第77-81页
        6.2.1 数据的收集及整理第77-80页
        6.2.2 业主功能要求清单第80-81页
    6.3 不同招标介入时点下业主功能要求的结构化第81-104页
        6.3.1 基于业主初始信任水平的招标介入时点分类第81-83页
        6.3.2 不同招标介入时点下项目清单的编制依据第83-89页
        6.3.3 可行性研究或方案设计后功能清单体系构建第89-94页
        6.3.4 初步设计后工程量清单体系构建第94-96页
        6.3.5 业主功能要求的多层次转化路径第96-104页
    6.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第105-106页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3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溪洛渡水电站拱坝位移监控模型及监控指标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坝上地域特色的文化场馆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