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石油管道结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 第12-14页 |
1.1.1 石油管道结蜡的机理 | 第12-13页 |
1.1.2 石油管道结蜡的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1.2 石油管道的表面特性 | 第14-19页 |
1.2.1 润湿性 | 第14-15页 |
1.2.2 表面粗糙度 | 第15-19页 |
1.3 膜层防结蜡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4 聚丙烯酰胺 | 第21-25页 |
1.4.1 固态聚丙烯酰胺的性质 | 第22页 |
1.4.2 水溶液中聚丙烯酰胺的性质 | 第22-23页 |
1.4.3 凝胶态聚丙烯酰胺的性质 | 第23-24页 |
1.4.4 聚丙烯酰胺的应用 | 第24-25页 |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1.5.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25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2 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29-34页 |
2.2.1 交联PAM固体膜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2 交联PAM固体膜的结构表征与分析 | 第30-31页 |
2.2.3 交联PAM固体膜的溶胀性能分析 | 第31-32页 |
2.2.4 交联PAM固体膜防蜡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第三章 PAM-PF交联固体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34-60页 |
3.1 前言 | 第34-35页 |
3.2 不同制备条件对PAM-PF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35-44页 |
3.2.1 PAM与 PF不同质量比例对PAM-PF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聚丙烯酰胺的浓度对PAM-PF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3 酸对PAM-PF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4 温度对PAM-PF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5 反应时间对PAM-PF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6 小分子醛对PAM-PF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 PAM-PF交联固体膜的结构表征与分析 | 第44-51页 |
3.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4-46页 |
3.3.2 SEM分析 | 第46-48页 |
3.3.3 热稳定性分析 | 第48-51页 |
3.4 PAM-PF固体膜溶胀性能分析 | 第51-56页 |
3.4.1 不同条件对PAM-PF固体膜溶胀性能的影响 | 第51-55页 |
3.4.2 溶胀PAM-PF固体膜DMA分析 | 第55-56页 |
3.5 PAM-PF交联固体膜防蜡测试分析 | 第56-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PAM-PEI交联固体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60-82页 |
4.1 前言 | 第60-61页 |
4.2 制备条件对PAM-PEI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61-66页 |
4.2.1 PEI分子量对PAM-PEI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2 酸碱性对PAM-PEI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3 温度对PAM-PEI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63-64页 |
4.2.4 反应时间对PAM-PEI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64-65页 |
4.2.5 小分子胺对PAM-PEI交联固体膜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 PAM-PEI交联固体膜的结构表征与分析 | 第66-73页 |
4.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6-68页 |
4.3.3 SEM分析 | 第68-71页 |
4.3.4 热稳定性分析 | 第71-73页 |
4.4 不同因素对PAM-PEI固体膜的溶胀性能的影响 | 第73-78页 |
4.4.1 不同条件对PAM-PEI固体膜溶胀性能的影响 | 第73-78页 |
4.4.2 溶胀PAM-PEI固体膜DMA分析 | 第78页 |
4.5 PAM-PEI交联固体膜的防蜡测试分析 | 第78-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4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94-96页 |
附录 | 第96-99页 |
附件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