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动力学论文

基于有限元的地下水流速场高精度计算方法与流线可视化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地下水流场精度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地下水流场三维可视化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 创新点第22页
    1.5 本章小节第22-23页
第二章 连续Galerkin有限单元法的均衡性分析第23-51页
    2.1 地下水数值模拟的有限单元法第23-30页
        2.1.1 Galerkin法第23-25页
        2.1.2 泛函求极值的方法(Ritz法)第25-26页
        2.1.3 结点水量均衡法第26-29页
        2.1.4 单元基函数第29-30页
    2.2 连续Galerkin有限单元法的均衡理论及其依据分析第30-34页
        2.2.1 不均衡理论及其依据第30-31页
        2.2.2 均衡理论及其依据第31-34页
    2.3 连续Galerkin有限单元法的新均衡理论第34-50页
        2.3.1 数值方法均衡与否的判断标准第35页
        2.3.2 均衡分析基础第35-36页
        2.3.3 二维三角形单元直接均衡域分析第36-38页
        2.3.4 三维三棱柱单元直接均衡域分析第38-42页
        2.3.5 二维三角形直接均衡域的存在性证明第42-45页
        2.3.6 三维三棱柱直接均衡域的存在性证明第45-50页
    2.4 本章小节第50-51页
第三章 地下水流速场的高精度计算方法第51-71页
    3.1 基于连续Galerkin有限单元法地下水流速场的误差分析第51-55页
        3.1.1 CK算法第52-53页
        3.1.2 Diresch算法第53-54页
        3.1.3 FM算法第54-55页
    3.2 基于新均衡理论的地下水流速场构建算法第55-59页
        3.2.1 二维连续Galerkin有限单元法规则均衡域的建立第55-56页
        3.2.2 二维连续Galerkin有限单元法规则均衡域内流速场计算第56-58页
        3.2.3 三维连续Galerkin有限单元法流速场的计算第58-59页
    3.3 几种不同的地下水流速场构建算法的对比研究第59-69页
        3.3.1 二维模型第60-64页
        3.3.2 三维模型第64-69页
    3.4 本章小节第69-71页
第四章 地下水流场三维可视化研究第71-85页
    4.1 流场可视化技术手段及面临的挑战第71-73页
    4.2 地下水流场的流线可视化算法——流函数法第73-76页
        4.2.1 流函数的概念第73-74页
        4.2.2 Frind流函数法第74-76页
        4.2.3 流函数法的限制第76页
    4.3 地下水流场的流线可视化算法——质点追踪数法第76-79页
        4.3.1 Pollock半解析法第76-78页
        4.3.2 Durlofsky流量等分法第78-79页
    4.4 地下水流场的可视化特征及流线布置原则第79-80页
    4.5 地下水流场三维流线可视化的实现第80-84页
        4.5.1 独立可视化平台第80-83页
        4.5.2 Feflow嵌入式可视化平台第83-84页
    4.6 本章小节第84-85页
第五章 地下水流场三维可视化实例应用第85-107页
    5.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85-86页
    5.2 研究区地质条件概况第86-89页
        5.2.1 地层第86-87页
        5.2.2 构造第87-89页
    5.3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概况第89-94页
        5.3.1 主要含水层第89-92页
        5.3.2 主要隔水层第92-93页
        5.3.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第93-94页
    5.4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第94-100页
        5.4.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94-96页
        5.4.2 地下水数值模型第96-100页
    5.5 地下水流场的三维流线可视化第100-106页
        5.5.1 地下水初始流场的三维流线可视化第100-103页
        5.5.2 不同疏降时刻地下水模拟流场的三维流线可视化第103-106页
    5.6 本章小节第106-10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09页
    6.1 主要结论第107-108页
    6.2 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作者简介第12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省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为例
下一篇: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湖北宜都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