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数字化产品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1.2.1 媒体数字化产品相关研究 | 第8-9页 |
1.2.2 《纽约时报》数字化研究 | 第9-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2 《纽约时报》数字化产品发展背景及形态分析 | 第13-24页 |
2.1 《纽约时报》数字化产品释义 | 第13-17页 |
2.1.1 媒介框架下的数字化产品再理解 | 第13-15页 |
2.1.2 《纽约时报》数字化产品理念 | 第15-16页 |
2.1.3 《纽约时报》数字化产品特征 | 第16-17页 |
2.2 《纽约时报》数字化产品发展背景分析 | 第17-20页 |
2.2.1 新媒体传播环境冲击报纸传播渠道 | 第17-18页 |
2.2.2 报业“二次售卖”模式风光不再 | 第18-19页 |
2.2.3 报业在数字经济体系中需重新定位 | 第19-20页 |
2.3 《纽约时报》数字化产品形态分析 | 第20-24页 |
2.3.1 报业网站形式 | 第20-21页 |
2.3.2 移动端数字平台产品 | 第21-22页 |
2.3.3 纵深型的数字化产品 | 第22-24页 |
3 《纽约时报》数字化产品发展路径分析 | 第24-42页 |
3.1 内容为延伸产品价值链的核心 | 第24-32页 |
3.1.1 优质内容是吸引订阅用户的根本 | 第24-28页 |
3.1.2 内容资源是衍生产品的价值来源 | 第28-30页 |
3.1.3 挖掘存档赋予旧内容以新价值 | 第30-31页 |
3.1.4 重视广告的内容价值 | 第31-32页 |
3.2 产品形态为吸引用户的关键 | 第32-37页 |
3.2.1 采用故事性的叙事模式 | 第32-34页 |
3.2.2 注重感官快乐的体验 | 第34-35页 |
3.2.3 强调视觉化表达 | 第35-37页 |
3.3 用户导向为产品优化的方向 | 第37-42页 |
3.3.1 根据用户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 | 第37-38页 |
3.3.2 基于用户反馈进行生产运营 | 第38-40页 |
3.3.3 改进产品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 第40-42页 |
4 《纽约时报》数字化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51页 |
4.1 数字化产品开发试错现象突出 | 第42-44页 |
4.1.1 定位粗放难以聚合用户 | 第42-43页 |
4.1.2 细分产品与主产品冲突 | 第43-44页 |
4.1.3 产品开发“跟风”现象严重 | 第44页 |
4.2 数字化产品的用户体验欠佳 | 第44-48页 |
4.2.1 产品导航宽广度不平衡 | 第44-46页 |
4.2.2 产品界面缺乏吸引力 | 第46-48页 |
4.2.3 忽视产品的交互性设计 | 第48页 |
4.3 数字化产品的订阅模式传统 | 第48-51页 |
4.3.1 订阅产品价格模式单一 | 第48-49页 |
4.3.2 用户订阅选择受限制 | 第49-51页 |
5 《纽约时报》数字化产品发展的对策分析 | 第51-62页 |
5.1 明确数字化产品的定位和方向 | 第51-54页 |
5.1.1 分析用户需求以确定产品定位 | 第51-52页 |
5.1.2 细分产品遵循最小化交叉原则 | 第52-53页 |
5.1.3 尝试小型产品团队的创新模式 | 第53-54页 |
5.2 完善数字化产品的功能和设计 | 第54-59页 |
5.2.1 信息进行合理组织与分类 | 第54-56页 |
5.2.2 界面设计需迎合用户的情感 | 第56-58页 |
5.2.3 改进产品的交互性设计 | 第58-59页 |
5.3 建立多元化的产品订阅模式 | 第59-62页 |
5.3.1 灵活运用多种价格模式 | 第59-60页 |
5.3.2 赋予订户更多订阅选择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