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钱湖镇新城建设中的城市更新与镇村特色保护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背景与框架 | 第8-15页 |
1.1 项目背景 | 第8-10页 |
1.2 中国城市更新现状概况 | 第10-11页 |
1.3 新形势下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要求 | 第11-12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5 研究范围与内容 | 第13页 |
1.6 工作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2章 现代城市更新历程 | 第15-21页 |
2.1 孕育城市更新的早期思想和社会政治因素 | 第15-16页 |
2.2 二战后五十年代城市更新的开端 | 第16-17页 |
2.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城市更新探索 | 第17-18页 |
2.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城市更新的转向 | 第18-19页 |
2.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城市更新的私人自由化发展 | 第19-20页 |
2.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及之后的城市更新 | 第20-21页 |
第3章 城市更新相关概念的辨析和演变 | 第21-32页 |
3.1 城市更新概念名词的辨析 | 第21-25页 |
3.2 城市更新演替发展过程 | 第25-28页 |
3.2.1 城市更新概念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3.2.2 城市更新的发展变化特点 | 第26-28页 |
3.3 城市更新发展中的三个重要议题 | 第28-30页 |
3.4 中国城市更新的历程与现状 | 第30-32页 |
第4章 城市更新案例和体系借鉴 | 第32-40页 |
4.1 中外案例回顾 | 第32-34页 |
4.2 城市更新规划控制体系 | 第34-35页 |
4.3 深圳市城市更新体系借鉴 | 第35-39页 |
4.4 综述研究总结与项目启示 | 第39-40页 |
第5章 项目基本概况与专题研究 | 第40-73页 |
5.1 东钱湖基本概况 | 第40-42页 |
5.2 地段基本概况 | 第42-46页 |
5.2.1 用地与交通 | 第42-45页 |
5.2.2 建筑分类与质量 | 第45-46页 |
5.3 专题现状分析研究 | 第46-73页 |
5.3.1 形态肌理研究 | 第46-60页 |
5.3.2 山水景观空间研究 | 第60-65页 |
5.3.3 当地特色空间研究 | 第65-72页 |
5.3.4 地段现状问题汇总 | 第72-73页 |
第6章 东钱湖镇城市设计方案与结构 | 第73-81页 |
6.1 项目定位与规划理念 | 第73页 |
6.2 城市设计结构 | 第73-75页 |
6.3 道路与用地规划 | 第75-76页 |
6.4 地段出入口 | 第76-78页 |
6.5 绿化开放空间体系与步行系统 | 第78-81页 |
第7章 东钱湖镇城市更新导则的建立 | 第81-107页 |
7.1 城市肌理风貌的保护 | 第86-94页 |
7.1.1 建筑风貌 | 第86-89页 |
7.1.2 更新策略 | 第89页 |
7.1.3 东西街地块更新控制 | 第89-92页 |
7.1.4 沿山步道 | 第92-94页 |
7.2 山水景观空间保护 | 第94-99页 |
7.2.1 山体绿线与水体蓝线 | 第94-95页 |
7.2.2 滨水景观界面 | 第95-98页 |
7.2.3 高度控制 | 第98-99页 |
7.3 当地特色空间保护 | 第99-107页 |
7.3.1 无车区和限车区 | 第99-101页 |
7.3.2 巷弄建筑组团的保护与更新 | 第101-102页 |
7.3.3 三角地片区 | 第102-104页 |
7.3.4 市场片区的保护与更新 | 第104-107页 |
第8章 延伸与总结 | 第107-114页 |
8.1 城市更新导则构建 | 第107-112页 |
8.2 论文的主要观点 | 第112-113页 |
8.3 论文的局限 | 第113页 |
8.4 后续研究方向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9页 |
图表索引 | 第119-122页 |
附录A 欧美城市更新历程详细时间表 | 第122-129页 |
附录B 东钱湖镇城市设计项目各地块数据统计表 | 第129-138页 |
致谢 | 第138-14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