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15-4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9-28页 |
一、国内外对绿色消费的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二、国内外关于共享经济对绿色消费作用的研究 | 第24-26页 |
三、国内外已有研究评述 | 第26-2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8-3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30-32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各章主要内容 | 第32-39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32-35页 |
二、各章的主要内容 | 第35-39页 |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39-42页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40-41页 |
二、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41-42页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42-51页 |
第一节 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实现的相关理论 | 第42-48页 |
一、需求层次理论 | 第42-43页 |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3-44页 |
三、生态经济理论 | 第44-45页 |
四、公共资源管理理论 | 第45页 |
五、协同消费理论 | 第45-46页 |
六、交易费用理论 | 第46-47页 |
七、公共选择理论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绿色消费内涵的拓展 | 第48-51页 |
一、绿色消费的理论定义 | 第48-49页 |
二、绿色消费的含义拓展 | 第49-50页 |
三、绿色消费实现的关键理论因素 | 第50-51页 |
第二章 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的实现机理 | 第51-79页 |
第一节 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的原因 | 第51-55页 |
一、共享经济对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再定义 | 第51-53页 |
二、共享经济整合了碎片化资源 | 第53页 |
三、共享经济降低了交易成本 | 第53-54页 |
四、共享经济拓宽了信息分享渠道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的机理 | 第55-58页 |
一、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实现的理论途径 | 第55-58页 |
二、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实现的理论构架 | 第58页 |
第三节 共享经济对绿色消费的作用:基于需求端的分析 | 第58-64页 |
一、绿色消费决策的Romer模型构建 | 第59-60页 |
二、引入环境效用的公共资源配置模型:投票机制 | 第60-64页 |
第四节 共享经济对生产的作用:基于供给端的分析 | 第64-71页 |
一、绿色生产决策的Romer模型构建 | 第64-67页 |
二、自然资源开发的两阶段绿色理论 | 第67-68页 |
三、产品绿色物流的帕累托改进理论 | 第68-71页 |
第五节 共享经济对绿色政策的作用:基于政府重塑的分析 | 第71-79页 |
一、共享经济重塑政府角色的理论阐释 | 第71-72页 |
二、共享经济重塑政府角色的微观作用机理 | 第72页 |
三、政府角色重塑的博弈模型构建 | 第72-79页 |
第三章 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的实证检验 | 第79-93页 |
第一节 共享经济对绿色消费评价的实证检验 | 第79-89页 |
一、实证指标的选取规则 | 第80-82页 |
二、实证数据的获得 | 第82-84页 |
三、实证检验过程及结果 | 第84-89页 |
第二节 实证检验结果的经济学解释 | 第89-93页 |
一、绿色消费的实现需要提升“质”而非“量” | 第90页 |
二、爆发式的扩张将阻碍共享企业绿色发展 | 第90-91页 |
三、企业追求利润的方式需改变 | 第91页 |
四、人力资源开发应成为重要切入点 | 第91-93页 |
第四章 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的现实分析 | 第93-105页 |
第一节 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 | 第93-97页 |
一、绿色消费行为培育的“痛点”未显现 | 第95-96页 |
二、绿色产品供给不充分 | 第96-97页 |
三、绿色消费的制度供给不足 | 第97页 |
第二节 共享经济全面推动绿色消费的现实困境 | 第97-105页 |
一、我国共享经济的运行现状 | 第98-101页 |
二、共享经济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的途径偏少 | 第101页 |
三、共享企业缺乏科学生产“共享产品”的引导 | 第101-103页 |
四、绿色消费相关政策制定的着力点偏离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共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的实现路径 | 第105-119页 |
第一节 路径1:共享经济提高资源环境配置效率以实现绿色消费 | 第105-107页 |
一、共享经济催生了自然资源共同管理机制 | 第105-106页 |
二、共享经济改变了自然资源监督主体 | 第106-107页 |
第二节 路径2:共享经济通过促进“共享产品”供给实现绿色消费 | 第107-109页 |
一、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 | 第107-108页 |
二、鼓励企业信息合作分享 | 第108页 |
三、促进了行业自律联盟的建立 | 第108-109页 |
四、倒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 第109页 |
第三节 路径3:共享经济通过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实现绿色消费 | 第109-111页 |
一、拓宽了企业销售渠道 | 第109-110页 |
二、降低物流成本 | 第110页 |
三、整合碎片化物流资源 | 第110-111页 |
第四节 路径4:共享经济通过培育绿色消费行为实现绿色消费 | 第111-115页 |
一、共享经济创造了绿色消费的激励机制 | 第111-112页 |
二、共享经济降低了绿色消费门槛 | 第112-113页 |
三、共享经济培养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 第113-114页 |
四、共享经济提供了全新的绿色消费渠道 | 第114-115页 |
第五节 路径5:共享经济通过促进产品再利用实现绿色消费 | 第115-119页 |
一、促进了产品回收平台的建立 | 第115页 |
二、降低了冲动型消费产生的资源浪费 | 第115-116页 |
三、鼓励产品使用价值的最大程度开发 | 第116-117页 |
四、拓宽产品回收渠道 | 第117-11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19-126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119-122页 |
一、绿色消费的概念是全方位的 | 第119-120页 |
二、共享经济本身具有绿色特性 | 第120页 |
三、共享经济应成为促进绿色消费长期实现的手段 | 第120-121页 |
四、共享经济为绿色消费提供五条实现路径 | 第121-122页 |
第二节 保障各实现路径畅通有效的政策建议 | 第122-126页 |
一、明确共享经济下的绿色消费理念 | 第123页 |
二、完善共享经济下绿色消费的顶层设计 | 第123-124页 |
三、建立合理的经济激励制度 | 第124页 |
四、建立合理的规制渠道与规制方法 | 第124-125页 |
五、明确共享经济下绿色消费的监督主体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5页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35-136页 |
附录 | 第136-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