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动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45页
   ·选题背景第16-17页
     ·学术意义第16页
     ·实践意义第16-17页
   ·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第17-22页
     ·概念界定第17页
     ·理论依据第17-18页
     ·研究进展第18-21页
     ·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2-24页
     ·研究目的第22-23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研究思路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研究区概况第26-45页
     ·自然条件第26-32页
     ·社会经济情况第32-36页
     ·环境状况第36-45页
第2章 数据收集处理第45-58页
   ·数据收集第45-47页
     ·遥感数据第45页
     ·非遥感数据第45-46页
     ·野外考察数据第46-47页
   ·影像预处理第47页
   ·组合波段选择第47-50页
   ·遥感图像分类第50-58页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第50-51页
     ·解译方法的选择第51-52页
     ·遥感影像地类信息指数第52-55页
     ·专家系统解译第55-56页
     ·分类后修正处理第56页
     ·精度评价第56-58页
第3章 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动态第58-83页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时空差异第60-62页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时空差异第62-64页
   ·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的时空差异第64-66页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时空差异第66-68页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时空差异第68-72页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第72-78页
   ·土地利用格局指数分析第78-81页
   ·小结第81-83页
第4章 关中地区土地生产总潜力动态第83-113页
   ·土地生产潜力测算第83-85页
     ·土地生产潜力测算方法比较第83-84页
     ·土地生产潜力测算模型第84-85页
   ·土地生产潜力动态第85-102页
     ·单位面积土地生产潜力分布特点第85-86页
     ·土地生产总潜力转移图谱分析第86-87页
     ·农用地生产总潜力时间变化特征第87-88页
     ·农用地生产总潜力变化的地貌差异第88-95页
     ·农用地生产总潜力变化的坡度差异第95-99页
     ·农用地生产总潜力变化的地市差异第99-100页
     ·农用地生产总潜力变化的区县差异第100-102页
     ·耕地现实生产力动态第102-105页
     ·耕地现实生产力空间分布及变化第102-103页
     ·耕地现实生产力变化的地貌差异第103-104页
     ·耕地现实生产力变化的坡度差异第104-105页
   ·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动态第105-111页
     ·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时间变化特点第105页
     ·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变化的地貌差异第105-106页
     ·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变化的坡度差异第106-108页
     ·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变化的地市差异第108页
     ·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变化的区县差异第108-111页
   ·小结第111-113页
第5章 关中地区植被指数及林草覆盖率变化第113-126页
   ·植被指数处理及林草覆盖率测算模型第113-116页
     ·NDVI数据处理方法第113-114页
     ·林草覆盖率测算模型第114-116页
   ·植被指数时空动态第116-121页
     ·NDVI变化图谱分析第116页
     ·NDVI变化趋势分析第116-117页
     ·NDVI变化的地貌差异第117-118页
     ·NDVI变化的坡度差异第118页
     ·NDVI变化的地市差异第118-119页
     ·NDVI变化的区县差异第119-121页
   ·林草覆盖率时空动态第121-125页
     ·林草覆盖率变化图谱分析第121页
     ·林草覆盖率变化的地貌差异第121-122页
     ·林草覆盖率变化的坡度差异第122-123页
     ·林草覆盖率变化的地市差异第123页
     ·林草覆盖率变化的区县差异第123-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第6章 关中地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第126-137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流程第128-129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第129-136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图谱分析第129-130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变化分析第130-131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地貌差异第131-132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坡度差异第132-133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地市差异第133-134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区县差异第134-136页
   ·小结第136-137页
第7章 关中地区土地生态风险强度动态第137-146页
   ·土地生态风险强度指数测算模型第137-138页
   ·土地生态风险强度动态第138-144页
     ·土地生态风险强度指数变化图谱分析第138-139页
     ·土地生态风险强度级别变化特征分析第139-140页
     ·土地生态风险强度空间结构特征分析第140-141页
     ·土地生态风险强度指数变化的地貌差异第141页
     ·土地生态风险强度指数变化的坡度差异第141-142页
     ·土地生态风险强度指数变化的地市差异第142-143页
     ·土地生态风险强度指数变化的区县差异第143-144页
   ·小结第144-146页
第8章 关中地区土地生态安全动态第146-154页
   ·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第146-147页
   ·土地生态安全变化图谱分析第147-148页
   ·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的地貌差异第148-149页
   ·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的坡度差异第149-150页
   ·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的地市差异第150-151页
   ·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的区县差异第151-152页
   ·小结第152-154页
第9章 结论与讨论第154-158页
   ·结论第154-156页
   ·讨论第156-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72页
附录第172-178页
致谢第178-1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79-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西欧心理战略研究
下一篇: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动态模拟与优化配置研究